新春将至,三院眼科门诊迎来两个特殊的小病人----大林和小林。哥俩外斜视病史5年,一年来曾多次在我科就诊,医院坐诊专家及我科陆主任均建议尽早手术矫正。近期他们的家长终于消除顾虑,下定决心行手术治疗。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这两个病例。
大林,14岁,发现双眼外斜视5年,父母无相关病史。眼科检查:视力OD0.6OS0.3,矫正视力:OD-0.75DS/-1.25DC×°=1.0OS-2.00DS/-1.00DC×1°=1.0
眼位:33cm角膜映光检查偶有控制正位,时有-35°
交替遮盖:双眼由外向内
遮盖45分钟后三棱镜+交替遮盖:
33cmREF=-95△=LEF
6mLEF=-85△=REF
主导眼:右眼
A-V征:(-)
双眼球转动正常
小林,11岁,发现双眼外斜视5年,父母无相关病史。眼科检查:视力OD0.6OS1.0,矫正视力:OD-1.25DC×10°=1.0OS平光眼位:33cm角膜映光检查偶有控制正位,时有-40°
交替遮盖:双眼由外向内
遮盖45分钟后三棱镜+交替遮盖:
33cmREF=-△=LEF
6mLEF=-90△=REF
主导眼:左眼
A-V征:(-)
双眼球转动正常
经过详细检查、仔细测算后,分别为哥俩制定个性化外斜视矫正手术方案。
考虑小林年龄小,给予全麻,两人均手术顺利。
术后无明显不适,哥俩外斜症状明显改善,且外表无任何疤痕,家长很满意,孩子也很高兴,这回可以高高兴兴过春节了。真心地祝福大林和小林越来越阳光自信!
斜视科普
斜视在我国患病率约3%,常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A.V型斜视及特殊类型的斜视。
出现斜视后的双眼视觉改变
双眼视觉: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的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理过程。对于斜视患者来说,外界同一物体投射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则会出现复视;外界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黄斑中心凹,在视皮质无法融合,则出现混淆视。为克服复视及混淆视,则会引起抑制、弱视、旁中心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的病生理改变。
检查方法:
1.一般检查:包括病史、检查视力、验光和望诊
2.遮盖检查:通过遮眼板遮盖眼镜的方式去观察是否存在斜视及斜视的性质;
3.斜视角检查
4.眼球运动功能检查,主要查看眼外肌运动功能
5.感觉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
斜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儿童斜视治疗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知觉缺陷,包括脱抑制、治疗弱视;两眼视力平衡后,再运用非手术的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
1.治疗时机,儿童斜视一经确诊应开始治疗。
2.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矫正同时存在的屈光不正,治疗可能存在的弱视,斜视的光学矫正,药物治疗和视能矫正训练。
3.手术治疗,主要分为肌肉减弱术和肌肉加强术。
总结:斜视的发病率约为3%,会造成双眼视觉的改变,且机体为克服这些改变出现抑制、弱视、旁中心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等的病生理改变,此外还影响美观,一旦发现,可来我科咨询治疗。
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