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隐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斜视治疗
治疗斜视
斜视性弱视

河源黄子洞是这样得名的

河源市区源西街黄子洞有座曾氏宗祠,它是目前毗邻市区内仅存的客家古宗祠,宗祠虽然不是很大,也不堂皇,历史悠久,却韵味十足,传奇故事多多。

年6月2日,我应邀参加河源市古村落保护协会成立仪式,期间曾到黄子洞曾氏宗祠参观,据族中宗贤曾立辉先生介绍,曾氏广新公的孙裔曾一成,携妻刘氏南迁兴宁牛池头后,生下曾师市、曾师城二个儿子,曾一成因家庭贫穷,平日只是靠帮人做拌运工,挣点小钱,养家糊口。

有一年,曾一成见到新陂乡的表兄,靠着挑货郎担走村串巷,居然赚到钱,建房买地,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曾一成听得心里痒痒的,第二年元宵节过后,就备好货郎担,忖思着向东江这边岀发。

翻过歧岭,跨过蓝关,但见一路山道弯弯,河溪汩汩,那天,因天雨路滑,走慢了一程,午后时分才走到丰稔岔路,只见前方的路碑映入眼帘,上面写道:“左去九连山寨,右去河源县城”。他觉得山区一定是无什么生意可做,要去就去大街场,才会有好生意,于是他沿着蓝口河源方向踽踽前行,开始了用谷芽糖换鸡毛鸭衣和烂铜废铁的营生。

历时一个月,曾一成终于跚跚地来到河源县城,先在上角客栈租了一间房子安身。从此,每日在河源城走街穿巷。

在小弄小巷,他一边走路,一边敲打小铁板,嘴里不时吆喝:“收废铜废铁、鸡毛鸭毛!谁家要针头线脑、麦芽糖的快来换喽!”小铁板“着、着、叮”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力。巷子内的小孩反应最快,他们簇拥在货郎担的后面,异常兴奋,此时,曾一成显得不慌不忙,他使劲地敲打着小铁板,眼睛四处张望,又穿过了一条大巷,走过好几户人家,在较为宽阔的场地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把担子放下,一边用衣袖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夸夸其谈地想把更多的人吸引过来。

曾一成打开箩筐盖,箩盖上放着诱人的麦芽糖,箩筐里摆满了胭脂、水粉、唇膏、针线、圆镜子、香料、品红、毛巾、头帕、蛔虫药等日常用品,还算盘、笔、墨、纸文房四宝。担子的后头,箩筐的下层,挤塞着麦芽糖换来鸡毛、鸭毛、内金和废铜、旧铁等破烂。

曾一成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夏天骄阳似火,他头戴草帽,肩头披块毛巾,就开始了他一天的“旅程”;数九寒冬,他把棉袄往身上一裹,就逐巷串户做起生意来。由于待客真诚,很快就与街坊们混得很熟。

那几天,连降大雨,曾一成只好在化龙桥古楁树下做起营生,午间雨晴,来了一位美貌的年轻女子,说是准备完婚,开口问他有有没有胭脂、水粉、唇膏等女工之物。女子在货郎担里翻转了很久很久,终于买到心仪的东西,付过钱后就径然离开了。晌午时分,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曾一成收拾箩筐,惊喜地发现箩筐下层有一个丝绸手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有金戒指、金耳环、翡翠玉镯和一条龙凤玉佩项链,珠宝熠熠生辉,价值连城,这可是一笔天送来的大财。

曾一成一看,就想到这些财宝应是那女子所漏。他想,发财有日,赚钱靠命,这不义之财,自己绝不能占为己有。于是,他盖上箩盖,挑上担子,急匆匆地上街寻找,他走呀!走呀!直到天黑,仍未找到失物的女人。

第二天,曾一成想着守株待兔,干脆在榕树下摆起摊子,由于这附近人不多,几乎没有生意,一日下来,几乎是无人问津。曾一成不服气,连续在这摆摊等人,直到第三天中午,那个女的匆匆而来,身旁多了一个男的,从身上穿戴一看,就知道是富豪之人,来人向曾一成道过姓名,知是源城昌盛商行黄金盛老板的公子黄鸿翔,黄公子与太平街李焘后裔李玉仙小姐青梅竹马,从小定下娃娃亲,近期准备举行婚礼,黄公子将老祖母留下的传家宝“龙凤玉佩项链”作为定婚信物,怎知李小姐买胭脂水粉时不意丢失。

李小姐随黄公子急着下惠州,当时江河水满,船上显得拥挤,船到古竹时,才时发觉珠宝遗失了,一时又想不起丢失何处,于是火急火燎地在古竹上岸,想顾上轿子回源城,在古竹街口,李小姐不意看到外婆患急病,要在“益寿堂”看郎中,两人只好滞留古竹陪外婆,到了晚上,在码头上听人说下惠州的客船在瘦狗龙遇险沉船,淹死了七八个妇孺,李小姐听得惊岀一身冷汗,想必自己如在船上,也会必死无疑,她庆幸自己因失物而在古竹上岸,惊魂过后,李小姐想起可能珠宝遗在货郎担里,她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化榕桥这边碰运气,果然遇上曾一成这个仁义智信之人,黄公子见曾一成如此忠义,一番道谢后,表示要将这件事告诉他父亲。

第二天,昌盛商行黄老板叫人用轿将曾一成抬到店铺,黄老板连声称赞曾一成在重金面前不动心,君子爱财,本立道生,将来必是昌达福贵之人,曾一成连说区区小事,这是做人之本,不值得言谢。黄老板说:“曾老板,我母亲的传家宝失而复得,价不可言,最可贵的是我儿媳因失物捡回一条生命,这既是天意,也是福分,我当然要好好酬谢你,如今你一人岀门在外,多有不便,我家屙尿塘有二间闲屋,另有一水塘,还有三块薄地,今送与你,你可将家人接来居住,一家人在这里有所照应。曾一成听得如此厚礼,不敢好大喜功,连连推辞,但黄老扳拿岀契据交给曾一成,一定要报答这一善举,最后只好领受作罢。

来到黄子洞,曾一成见这里坐拥桂山、气吞两江,毗邻县城,呈天造地设、融结之秀之局相,是为兴家立业福地,于是,他退掉客房,在黄子洞住了下来,这样一来,曾一成有了安身之所,省下房租,过了几年,因发妻刘氏病故,续娶邓氏为妻,生下曾秀华。后来曾一成南下惠阳良井镇经商,与当地范氏女子交往情深,结为夫妻,生下学圣、学贤二子,晚年逝于惠阳良井。

曾秀华在黄子洞立居后,生下文焕、文谟、文振三个儿子,被崇为立基始祖,曾秀华遵循祖辈遗训和教诲,诚信经商是立身之本,崇文重教为兴族之道,他的生意渐渐起色,在街市租赁店铺,刚开始还是同样经营父亲的老本行,后来从兴宁购进日杂百货,经营货物批发、零售多种经营,除正常经商外,利用闲日时间,又在那薄地上进行耕种,解决自家的日常生活,他们在鱼塘养鱼,再后扩大经营经营中伙熟食,将自家养的鱼手剁鱼丸,是河源城内长盛不衰的客家名肴,命名为“曾记”手搥鱼丸,至今享誉二百多年,该是参评非遗美食了。

在商旅历数年之功,曾秀华赚到了第一桶金子,他请来风水先生,在黄老板馈赠的土地范围内选一好地方建一座上三下三,上厅下厅、两边厢房的新屋。过了数十年,后辈们建起了曾秀华公宗祠,又建起客家围龙屋一座,曾氏家业如日中天。曾氏族人为感谢黄金盛老板父子的恩德,将该地称为“黄子洞”,由于渊源是因金银财宝勾勾挽挽引起,将“屙尿塘”老屋名改称为“金沟湾”。

清乾隆七年,时任河源知县陈张翼是个世业维新之人,他感于源城窄小,交通不畅,他与乡绅商议,改东门城楼,并建下城东门,众多乡贤富户慷慨解囊,岀钱岀力,志在业成。陈知县一鼓作气,接着修筑了上城东门至下城鼓楼道路、桥梁、堤岸,形成两城并治,河源城区面貌蔚然。改城完工后陈知县感恩黄子洞曾氏的爱心,为他们家族赠匾《积德厚地》,意为曾氏人长期乐善,美德积累多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更加深厚,获益将会更多。黄子洞这里地灵人杰,目前有曾、黄、刘、戴四姓村民和平共处,共创辉煌。

有道是“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曾氏家族世代尊崇曾氏武城渊源,村中的文人将历代先辈撰写的对联和曾氏家训,雕刻并悬挂在宗祠的门楣上,如“东鲁传经府,南丰修史家”;“东鲁传经绵世泽,南丰修史振家声。”至今翰墨留香,成为黄子洞曾氏宗祠的一大特色。

曾秀华事业有成后,乐善好施,广积善缘。有一年他到广州,看见南海观音庙堂的苹婆树十分好看,知道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于是他特地恭奉两棵苹婆树植于曾家大院,由于各地苹婆树种植数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曾秀华种植的这株百年苹婆,成为河源市区珍稀物种,苹婆树木材轻韧,果实可供食用,果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不过略带点苦涩。毎年夏季,古树上开满一簇簇米粒大小的小黄花,风雨过后,地上留下一地的黄色小颗粒,香气袭人,七八月左右果实成熟,苹婆树的果实裂开后像丹凤眼,故又称“凤眼果”。

苹婆树的叶子更是宝,据说不管男女老幼四时感冒、急惊风、冷风受凉、高温中暑,可泡水洗身,捂岀一身热汗,百病消除;如肚胀滞食、肠胃不适,可将叶子晒干当茶喝;小孩受惊后,到树前一拜,弄几片叶子洗身贴睡,即可妙药回春;苹婆树果实像啊婆鞋、可以打小人、有辟邪驱魔作用。如今,曾氏宗人称这棵苹婆树为神树。

世事沧茫,风蚀雨侵,曾氏宗祠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年曾立辉、曾国兴等带头捐资以“修旧如旧”原则重修。如今,黄子洞曾氏宗祠又恢复昔日的辉煌,成为都市中时光倒流的“晚清仙境”。

来源:天哥讲古专栏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yxxs/89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