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隐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斜视治疗
治疗斜视
斜视性弱视

青海马文卫走马快如风

走马快如风

马文卫

祁连山在历史上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山,与这座山同样著名的是奔腾不息在这座山南北麓低旷草原上风骨卓异、啸鸣苍穹的天驹——浩门马。它也被称作大通马或祁连山马。

对于这里的马,牧人有永远唱不完的歌,诗人有永远写不完的诗,史书有历代相续的记载,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塑造着它的形体。除却歌诗,最能表现浩门马形体之美、力量之美、动感之美、速度之美的旷世杰作,是一九六九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后来被推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得出了铜奔马是“古代祁连山马的青铜塑像”这样一个结论。他们还从铜奔马与当代浩门马在体型、体尺、善走对侧步、乘挽兼用等关键特质上找到了一脉相承的遗传基因。

在浩门马横空出世后的漫长历史中,这里的人们积累了一套养马、育种技术。特别是解放后几十年的杂交繁育,当代浩门马的公马平均身高达1米5以上,母马平均身高达1米45以上。具备了四肢端正、个体均匀,大眼、柳耳、头平、颈均、背平,腕力好、耳朵灵敏、挽乘兼用等特征。

时值今日,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与机械设备的普及和骑兵这一兵种的消失,曾经辉煌了数千年的骏马黯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即便在游牧民族生活的北方大牧场,在铁丝网的分隔下,你也只能零星地见到帐篷门前栓着或者牧人骑着赶牲口的单个马匹,而马飘逸的风姿更多的只是偶尔出现在电视文艺片、商业化的马术表演或赛马场上。但在门源却是个例外,每年六至十月份,在门源的乱海子一带,就会有近两千匹马汇聚在

一起。在雪山倒影,鸳鸯比翼的湿地草原上,皮毛光滑如缎的骏马零乱着舞步,悠然安闲地逐水草缓缓移动。当暴风雨来临时,你会看到分散的马汇集到一起,它们啸鸣着、拥挤者,争先恐后、鬃尾如旗,潮水般漫向山岗、冲下坡谷,马蹄在大地击出雄浑的隆隆鼓点和着悲怆苍劲的声声嘶鸣,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同雷雨声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剧。

这是当今世界罕见的奇景,这是无可代替的浩门马对古战场的一种再现,这是交响乐伴奏下复活的铜奔马的群雕和油画长卷。

缘于这片伟大的草原和这片草原上英雄的浩门马,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的大批影视工作者,络绎不绝追踪而来,奔腾的浩门骏马曾在多部影视剧中亮相,使人们一次次领略着浩门马的豪迈与壮观。

对于这样的情形我们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恐怕只能用门源人对“天驹”——浩门马有着千百年来不变的古老情结作为答案。

因为千百年来,爱马人在自己心灵深处与马构筑起了一个特有的精神世界,它象一个谜。这个世界有时候是喧闹的、欢腾的,有时候时孤独的、寂静的。有时它是一场马与主人在一个亮丽舞台上的共舞,有时它是马与主人在一个黑暗处的私语。在门源的草原,随便撷取几幅养马人生活的剪影,马都成为其中灵动必然的元素。清晨,在如丝如缕的薄暮中,草原深处传来一声嘹亮的牧歌,沉睡的村庄刹时被唤醒。正午,艳阳高照,牧人打马过河,马匹脚下如同裙裾一样缓缓流

动着牛群和羊群。傍晚,晚霞染红了天边,迎着将下的夕阳,高坐在马背上脸膛被映的通红的牧人,走在归家的路上。草原和马厩决定了爱马人来去执着的脚步,与马朝夕相伴成为了他们的宿命。门源民间更流传着这样的的俗语:“上山不骑马,下山马不骑,平处慢慢走。辈辈有马骑”,这样无华的语言,负载的深厚情意不言而喻。

浩门马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良,但它凭借自身古老高贵的血统,加上祁连山这片圣地千年的滋养,虽历千年风雨,但毛色不改、禀赋不变、风骨不易;它们的毛色多为枣骝色,体格适中,眼疾蹄健,即使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亦能奔走如飞;它们耐寒耐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是炎炎夏日涉水疾驰而过,蹄点激起水滴和着汗水挥洒如雨,还是在冬雪弥漫的风雪垭口坚定前行,透过结成冰霜鬃毛的目光如炬。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门源人一样,浩门马除却坚韧、刚毅的禀赋外,又以其温顺的灵性,优美的体态,娴雅的走姿,深得养马、爱马、训马者的宠爱。

正是基于,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浩门马的主人,对马与生俱来的那种喜爱,那种如同伙伴一样的亲情,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先民千百年来爱马、好马的古老情结,不断为自

己心爱的浩门马找寻着新的定位和价值。

由于浩门马具有非凡的灵性和天然的禀赋,有些马天生就有优美的走姿,有些马稍加调教或精心训练也会崭露头角,成为赛走马的好苗子。而爱马人对马与生俱来的那种喜爱,更多时也体现在平日里对马的训练和喂养上。对一匹体格健壮、毛色纯正、形体匀称的好走马苗子,在断奶后,就要开始精心地调养,待其体格日渐发育成熟时,循序渐进的训练便随着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地开始了。训马时,养马人首先要使马养成昂首挺胸的优美步态。平时要在高木桩上进行吊头,牵马出门时,把嚼子勒在马的鞍头,这样就保证了马无论是涉水爬坡还是穿行阡陌,总能保持着昂扬的姿态。其次,在养成良好的仪态后,还要对其腕力进行强化训练。用皮绳将马镫和脚腕栓在一起,一来可使马在行进中不断增加腕力,二来可以使马在迈步时养成走马必备的走姿。最后,还要对马进行负重训练。让马在松软的土地上负重行进,以增加它的耐力和腿劲。

每一次艰苦的训练或劳作结束后,主人会心疼地给马儿解下辔头、鞍鞯,让它在松软的草木灰或绵土上舒畅地打个滚儿。回到马厩后,一边让它轻松的进食,一边轻轻地用毛刷给马儿梳理毛发,如同在做一次简单的保健按摩,而此时的马儿似乎同样心领神会地体会到主人的良苦用心,轻快地尥起蹶子,发出低低欢快的嘶鸣。有时马儿会像一个在父辈身边撒娇的孩子,它们不顾主人的忙碌,调皮任性地用肩颈和鬃毛在主人的脸庞上轻轻的摩挲。这一刻,主人和马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劳作训练的所有苦累,全部找到了答案。

在马的喂食上,主人为了保证马匹生长发育的需要,首先在给马匹进食时定时定量,同时还会适当添加精细饲草料,将豆类、燕麦等各类营养合理搭配。好多马主人平日里宁可自己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却毫不吝啬的给心爱的马儿补充精豆鸡蛋,从而保证马匹膘肥体壮,毛色纯正,体形均称。

为了使自己的爱马在众人面前大显身手,也为了给自己年复一年悉心培育的心血做一次总结,浩门川里每年都会举办大小不等的十多场赛马会。赛马场上每一匹马显然都经过主人的精心梳洗,并佩有漂亮的饰物,显得英姿勃发。比赛项目一般分为跑马与走马两种,前者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后者则是艺术与技术的博弈。跑马比赛的场面显得异常热烈,场外彩旗飘扬,场内人头攒动,赛道

上的骑手们更是早已跃跃欲试。随着比赛发令枪响,骑手和他们心爱的坐骑犹如离弦之箭,黄土在马蹄下翻飞,激起滚滚烟尘,会场上观众们的欢呼声也一浪盖过一浪,掌声、口哨声、欢呼声夹杂着皮鞭打出的响儿,整个赛场如同被狂欢的人群点燃……这时比赛的输赢显得不再重要,骑手在赛道上飒爽的英姿和马匹风驰电掣般的迅捷如同一道道光影,在瞬间定格成了永恒。而走马比赛的场面,骑手们盛装坐在马背上神态自若,仿佛不是在参加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倒似进行一次盛大的展示或游行。马儿们也一字排开,迈开优美的步伐,向终点前进。走马的走姿按步伐可分为花步和对侧步。花步,亦称大走。指马匹在行进中,呈×形交叉同步的步式。对侧步,也叫小走。指马匹在行进中,前后蹄分左右呈Ⅱ字型的步式。一匹训练到炉火纯青的好走马,行进时的速度不亚于一匹跑马,但骑乘者却如乘舟不颠不簸。

骑马扬鞭,人就有一种高度和速度。

走马如舟,骑乘者在获得高度和速度的同时,还获得了无可言传的舒服。

(责任编辑尚书)

作者简介:马文卫,男,年5月生于青海省门源县,从事中小学教育35年后退休,现被门源县志办公室聘为方志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撰写出版文学书籍13部,余字,以小说创作见长。

推荐阅读

余秋雨|笔墨祭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洪波|鸡血石记

池 莉|熬至滴水成珠

张继炼|大漠神韵(系列散文)

廖静仁|调琴师(小说)

张 镭|失独者K先生

李云迪|好人詹尼森

林清玄|生命的意义

曹学林|我与汪国真的一面之缘

天 涯|带一个春天回家

王鸿达|萧红与我的创作

王 菲|生活不让我走更远的路(组诗)

吴世莲|吴世莲抒情诗选

司汉科|甘河,不只是一条河流

嫣 然|草原之恋(外二首)

王卫民|紫薇

庞凌云|四月的纪念

赵晏彪|心灵的家园创作的牧场——评张继炼小说集《遥远的牧场》

赞赏

长按







































云南治疗白癜风
新媒体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yxxs/14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