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本草第期陆英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一起发现本草的奥秘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
上期我们介绍了也有“排风藤”之称的中药——白英
本期介绍另一种“排风藤”——陆英
陆英,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
在《神农本草经》里已有收录,
作为药物的应用历史甚为久远,
由于其极易生长,药源广泛,
药效优良,在民间被广泛应用,
不知是否因其过于低戝易得,
药店反而很少有此药出售。
陆英是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达2m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片
鲜叶片揉之有臭气,
故又名“臭草”(《草木便方》)、“大臭草”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
茎有棱条(一般8棱)
所以又称“八棱麻”(《贵州民间方药集》)
花小,花期4-5月
浆果红色,近球形,果期8-9月
陆英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
喜阴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极易生长
广泛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北、湖南、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甘肃、青海、台湾等地
7-10月采收茎叶,切段鲜用或晒干
陆英又名蒴藋(《别录》)、
接骨草(《纲目》),
排风藤、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苛草(《天宝本草》),
英雄草(《分类草药性》),
走马箭(《岭南采药录》),
排风草(《中国药用植物志》),
七叶麻(《江西民间草药》),
马鞭三七、落得打、
珍珠连(《浙江民间草药》),
秧心草(《四川中药志》),
乌鸡腿、小接骨丹、
水马桑(《陕西中草药》),
走马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顺筋枝(《青岛中草药手册》),
七叶根、水椿皮、七爪阳姜、
屡缸杖、掌落根、
散血椒、棱草、七叶莲、
七叶黄香(《福建药物志》)。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
据现代药物研究及临床报道,陆英在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方面,疗效显著。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菌痢、多发性疖肿,及多种疼痛均有显著疗效。
临床报道:
1.陆英冲剂临床用于治疗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包相当于陆英干全草30g,成人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6岁以下儿童药量减半,7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服用1-4个疗程。结果共治愈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例病人中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例,例黄疸消除。乙型肝炎在该组病人中有11例,均取得较好疗效,4例~BSAg转阴性。证实陆英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疗效无显著差异,且随疗程增加相应提高。
2.治疗多种疼痛:八棱麻全草粉末装入胶囊,每粒0.3g,痛时服2粒。用于各种手术后切口痛,牙痛,腹痛等例,92例用药后15-3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92%。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
《神农本草经》载:陆英,味苦,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
陆英又名“接骨草、小接骨丹,八楞麻”,民间更有“跌倒不能爬,离不开八棱麻”的俗语,可见其是民间治疗跌打损伤的重要药物。
以下对其性味及功能主治详述之: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主治风痹痛,中风偏枯,水肿,黄疸,癓积,痢疾,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丹毒,疥癞,扁桃体炎,乳痈。
★《别录》:味酸,温。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药性论》:味苦,凉,有小毒。能捋风毒,脚气上冲,心烦闷绝,主水气虚肿。风瘙皮肌恶痒,煎取汤入少酒,可浴之。
★《长沙药解》:味酸,微凉。入足厥阴肝经。行血通经,消瘀化凝。疗水肿,逐湿痹,下癓块,破瘀血,洗隐疹风瘙,敷脚膝肿痛。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发汗利尿。主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
★《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烫伤,风湿痹痛,荨麻疹。
★《福建药物志》:利水消肿,除湿止痛。治肝炎,痢疾,扁桃体炎;外伤出血,乳腺炎,骨折。
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的果实
复方选录
治风湿关节炎:顺筋枝(陆英)茎枝15-3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治肾炎水肿:陆英全草30-6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打扑伤损及闪挫骨节:用接骨草叶捣烂敷患处。(《卫生简易方》)
治产后恶露不行:顺筋枝茎或根3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治慢性支气管炎:鲜陆英茎、叶g。水煎3次,浓缩为1日量,分3次服,10日为1个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风瘾疹,百计不差:蒴藋茎叶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煮至三斗。去滓,看冷热,洗浴。(《圣惠方》)
治疥癞,牛皮癣疮:用陆英叶阴干为末,小油调涂。(《卫生简易方》)
宜忌: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服用,过服会出现咽喉灼热感及恶心、呕吐、眩晕,瞳孔散大等中毒反应。
温馨提示:中药用药需辨证,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具体用药请咨询当地专业中医师。
版权说明:本文部份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编辑排版为“发现本草“原创,部份专业知识引用自《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