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占3%~4%,常见的斜视类型有: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等。
Vol.1
斜视是如何产生的?
斜视确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解剖因素,如眼外肌的附着和走形异常,支配肌肉的神经发育异常,集合与分开功能失衡及遗传因素等都有关系。
Vol.2
常见内斜视介绍
常见的内斜视类型是有先天性内斜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等。
先天性内斜视是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出现的斜视,这种斜视为了让孩子能获得更好的双眼视功能,在孩子双眼视力平衡的情况下,一般建议在两岁左右手术。
屈光调节性内斜视:这种内斜视完全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给予充分睫状肌麻痹验光并戴镜矫
正以后,就能使内斜视得到完全矫正,眼位保持正位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情况下调节与调节性集合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一定的调节产生过量的调节性集合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斜视,称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也称高AC/A性内斜视。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在睫状肌麻痹验光下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可以带下加光度数在+2.50ds到+3.00ds的双光镜,经过上述治疗无效者,可以行手术治疗。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斜视不完全是由于调节因素引起的,当远视性屈光不正带镜充分矫正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仍有残余性内斜视存在,是内斜视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但戴镜只能解决调节性内斜视部分,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需要手术矫正,但术后仍需戴眼镜矫正调节性内斜视才能保持眼位正位,所以术前需向家长解释清楚。
Vol.3
常见外斜视介绍
外斜视常见的类型主要是间歇性外斜视,它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类型。间外的患者在其愣神、疲劳、看远处物体时易出现显性外斜视,但家长一提醒患儿,接着会保持眼位正位,这种类型的斜视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时机是患儿每天外斜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同视机检查有运动性融合损害,一般建议在四岁以上,孩子能够配合检查,我们就可以手术治疗。
Vol.4
斜视的危害
最后我们谈一下斜视的危害
第一:斜视可以影响儿童的外观及心理发育,孩子易产生羞怯、自卑心理等。
第二:斜视影响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对今后孩子生活及工作就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第三,斜视的儿童易出现阅读障碍,容易产生视疲劳,影响学习。
第四,对于一些垂直斜视的孩子,会导致孩子歪头视物,长时间歪头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脊柱侧弯等。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斜视,或者家长看到孩子眼睛有不正常的时候,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