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隐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斜视治疗
治疗斜视
斜视性弱视

不可错过的中药美文四时清歌

儿时喜欢中医药是因为中药好听的名字,或清淡或浓郁的气味,因为中医神奇的手法,医院中不紧不慢的节奏。而到了现在,喜欢中医药的原因单纯只剩下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或许是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厚重,又或许是它带给了我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我很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能够通过一种形式将这种情感展现出来,而写小说,是我表达情感的最舒服的一个方式。

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关于一个家族与中医药间的脉脉情缘。

冬章第一节冬·葛根

这一天是小年夜,临近除夕,京城中都挂起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即使是大雪纷飞,都掩不住城中浓浓的年味。

城西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一个背着背篓的老者牵着一个小女孩吃力地踏着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向山上走去,小女孩穿着嫩黄色羽绒服,一蹦一跳甚为可爱。

爬了很久的山,小女孩显然有些累了,她努力地跟上老人的脚步,气喘吁吁地问“爷爷,为什么我们要冬天来采药啊?雪这么大哪里还有什么草药呢?春天等它长得好一点再来才不行吗?”

老人一边左顾右盼,一边紧了紧握着小女孩的手。

“因为我们今天要采的药是葛根呀,你忘了爷爷怎么跟你说的了?植物的根茎相当于植物的一个储藏室,等到春天植物又要开始生长的时候,它们就又要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了,那如果他们都把养分用完了,这位药材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我们要趁着他们在‘休息’的休眠期采收,葛根才比较坚实而且粉性足。”

老人说完顿了顿,叹了口气。

“也怪爷爷忘性大了,我们应该在秋末就来采摘的,现在葛根的地上枝叶都枯萎了,寻找起来确实比较困难一点。本来也不急于这一时,可是现在中药的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咯,大家都喜欢去城里的西药房买药,也难怪中药的供应量一年不如一年。这不,今年市场上葛根的质量可差了,我只好带苏苏出来采啦。”

名为蔺苏的小女孩似懂非懂,只是感觉到爷爷有点伤感的情绪,她小心翼翼地问:

“那爷爷会不会丢了工作呀?”

“照这个情况下去,谁又知道呢?你的爸爸妈妈都已经转行了,估计就更不可能让你…唉不说这个了。苏苏还记得多少关于葛根的知识呀?”

蔺苏想都不想,张口即来:“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葛根是解表药,适用于体征发热的病人。”

老人满意地捋了捋胡子,紧接着问了一句“那如果一个病人呕吐腹泻,苏苏该给他用这味药吗?”

“葛根可用于脾虚泄泻,当然要用啦!”看到爷爷危险地眯起眼睛,小女孩迟疑了一下,赶忙改口道“爷爷好像还说过,虚寒者不能用这味药吧。那就要先判断一下这个病人为什么呕吐腹泻啦,如果是胃寒呕吐,自然是不能用的。”

“苏苏很棒!不过以后要多想一想再做决定知道吗?中医是…”

“中医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嘛,爷爷你都说过多少遍了,我记住啦!爷爷你看,我看到你去年在那块石头上做的标记了,我们赶快开始挖葛根吧!我还等着回去吃饺子呢!”

“哎你这孩子,天性聪颖,就是性格太过跳脱,想要做中医还是要磨一磨呀…”

鹅毛般的雪下的越来越慢,不一会,阳光就重新出现在了大地上,衬得这座小山如同仙境一般,山下的人们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地准备着年货,准备过年。山上的祖孙两人浑然不觉,只是埋头采着药,时不时嬉闹一句,山上下都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瑞雪兆丰年,只是,今年的冬天有点冷呢。

第二节

冬·马齿苋

采完药回到自家的小医馆,爷孙俩发现医馆中已经候着一位病人了。

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看到他们回来,连忙上前解释道:“蔺易先生,冒昧在年前打扰了。但是我过了年就要离京,听闻您的医术高超,便想着在今天来看看。”

“您客气了,请坐吧。”老人请她坐下,换上专门的白大褂,准备开始诊断,蔺苏也好奇地围在旁边,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看爷爷出诊。蔺易瞥了瞥她,皱了皱眉,刚要打发自己的小孙女,转念又咽下嘴边的话。他转向那位女士,抱歉地笑笑。“这是我的小孙女,她将来也要从事这一行,若您不介意,能否让她旁观一下积攒一些经验?”

“当然。蔺家医馆技艺高超,用药纯正,在西药横行的今天还能纯粹做中医,我很佩服,更开心能帮助蔺家小传人的成长。”女士大度地同意了。

蔺易粗略打量了一下患者,眼神在头部停留了一会,紧接着又察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象。记录完毕,他才问道“能否详述一下您有什么不适呢?”“噢,我腰痛了五年了,每次做完体力活腰痛都会加重,医院开的西药都没什么用。这不,想趁着外出打工,来大地方看看中医。”

蔺易点了点头,随即开始切脉,过了一会又问,“您平时发汗多吗?”“好像确实比常人多些。”老人诊断后吩咐助手,“配黄芪九十克,葛根九十克,白芍三十克,生甘草十克,枳壳三十克,车前子(另包)三十克,川断三十克,狗脊三十克,骨碎补三十克,补骨脂三十克,防风十克。”

交代完,他对着女士笑了笑,“您只是气虚湿滞,内有郁热导致的腰痛罢了,我的建议是将我刚配的方子以水煎服,一日一剂服用。再加之晚上睡前半小时,用生白术一百十五十克,水煎后顿服。还有,您有空时记得用花椒五十克,醋半斤洗头。几天后我们再看看效果。不过我不得不说您的运气真好,今天我们刚好采了一味您需要的药。”

看到那位女士接过药后连连致谢,蔺苏突然很向往以后自己能够单独出诊的那一天,能够穿着白大褂,娴熟地运用中医手法,配各种各样的中药为病人治病的那一天。她从小最佩服的人除了爷爷外就是炎帝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她怎么也听不腻,总是想象着有一天自己能像神农一样行医天下,治好很多的病人。

送走那位女士后,蔺苏好奇地凑上去看爷爷写的诊断报告,“自述腰疼五年,劳累后加重,平素易出汗且脱发严重(有头癣)。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紧,左虚有实。”

“爷爷,解热的药那么多,为什么你偏偏要用葛根呢?还有白术,我记得我们家也不多了呀?”蔺苏不解。

“这是个好问题呀,苏苏记住了,单味药应用有一个规律就是‘以质地的轻沉达部位’。这里的白术和葛根都属于根茎类药材,而植物的根茎就属于人体的腰腹部位。白术葛根质地沉重,加之剂量都很大,所以他们都属阴,故而,就能达到人体属阴部位而发挥作用以治病。”

看着蔺苏还是有点迷茫的眼神,蔺易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好啦别想了,我们还要回家和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包长寿馅饺子呢。”

“啊。。。爷爷你买到长寿菜啦!”

“对啊,今年初冬的时候我进了趟山,向村民们买了些晒干的马齿苋。那东西,拿回家去,用温水发开,剁成馅儿,掺和些碎粉条儿,黄酱、五香面儿包大馅儿饺子或团子吃,口感有韧劲儿,还有干菜特有的香气,嘿,真是比一兜肉丸馅儿的饺子好吃多了。”

蔺苏咽了咽口水,拉着爷爷就往家的方向赶。

“诶苏苏先别忙着赶,你先得说出为什么马齿苋叫长寿菜才能吃饺子。爷爷可是跟你讲过它的药用功效的。”

“因为马齿苋能够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钾,钙元素,使人增强体力并保持大脑轻松嘛,可不就像年轻了十岁?好啦好啦爷爷我们快回家吃饺子吧!”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梅冬竹懒冬阳,又是一年好时光。

而冬雪之下,已经有小生命在蓬勃生长,孕育了来年的希望。

春章

第三节春·马兜铃

“东风寻声入花巷,熏暖去年燕子梁。”

又是一个春天的到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

蔺苏十八岁了。虽然年龄长了不少,但是她还是个爱围着爷爷蹦蹦跳跳的小姑娘。不过,有关于中医药的知识她倒是愈发地纯熟。

一个暖洋洋的太阳天,蔺苏背上药篓,准备去往京郊浅山区寻找一味叫马兜铃的药。上个冬天是个前所未有的寒冬,爷爷的慢性支气管炎又犯了,气急气喘,老是咳个不停。蔺苏准备给爷爷配个方子治一治,但是甘草杏仁都有了,就是库房里的马兜铃不太新鲜了。她虽然不太知道马兜铃怎么找,也不太好去问病中的爷爷,不过之前听爷爷说在京郊浅山区,跟着一种风筝蝴蝶就能找到马兜铃,于是她决定去碰碰运气。

经过长长的车程,蔺苏进了山。她在山脚下兜兜转转,蝴蝶倒是见了不少,可是她觉得每种蝴蝶都挺像风筝的,又都不太像风筝,迷茫间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一会她走累了,坐在一条小溪旁看着溪水出神。突然间,她看到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背着镜头长长的单反相机在拍摄蝴蝶,而且一拍就是好多种,一拍就是好久,一看就是一个专业的“虫”友。她灵机一动,趁男生拍摄间隙赶忙凑过去问:“你好,请问你知道有没有哪一种蝴蝶是长得很像风筝的吗?”

那个男生回头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她背上的药篓,“风筝样子的蝴蝶?你是要找马兜铃吧?我去年刚好发现了一丛马兜铃,我可以带你去那个地方。”

蔺苏很惊喜,跟着那个男生向前走,闲聊之间,她知道了那个男生名叫萧琰,也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现在就读于**大学医学院,研读中医方向的专业,*大还没开学,于是就到山里来观赏一下蝴蝶。

他介绍道,那种蝴蝶叫做软尾亚凤蝶,雄蝶的大部分翅面为粉白色,散布着点状的黑斑,后翅的末端延伸出两条长长的“飘带”,而飘带的基部还有鲜艳醒目的颜色,飞行起来像是风筝飘带一样,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软尾亚凤蝶是风筝蝴蝶。萧琰把相机递到蔺苏面前,翻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蝴蝶的确如他所说那般,很像一个飞上天的风筝。

“是因为软尾亚凤蝶喜欢吃马兜铃,大家才会说跟着软尾亚凤蝶就能找到马兜铃吗?”

“是的,软尾亚凤蝶的幼虫就喜欢以马兜铃的嫩茎叶为食,所以就有了这个说法。”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爬到了海拔六七百米的地方,萧琰在一处流水山沟的坡帮处停了下来,拨开一处灌丛,指着一株有着相互缠绕的三角状的心形叶片植株说,“喏,这就是马兜铃。”

蔺苏有点傻眼,“用。。。用这个入药吗?”

“当然不是,”萧琰有点想笑“马兜铃的花期在7—8月,要等到花开完了,九月份十月份才结果呢。马兜铃的果实膨大成球状,像是骏马佩戴的銮铃,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等到秋天,你只需要把成熟而尚未开裂的果实采摘下来并晒成黄绿色的干品,它就可以入药了。”

看着蔺苏有点沮丧的样子,萧琰连忙安慰她,“马兜铃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想必是拿去治疗病人吧。我家就在山脚下,家里还有好多品质很好的马兜铃,你赶快拿去用吧。”

春风拂面,阳光在大山上洒落地灿烂。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一生的缘分已经开始,就像是马兜铃的绿叶,相互缠缠绕绕,再不分开。

第四节春·芦根

这个春天,蔺苏开始了自己的中医实习。

在这之前,蔺苏和爸爸妈妈争执了好久,她的爸爸妈妈并不同意她以后以中医为职业,更奇怪的是爷爷也并不帮她,只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就又回到医馆中去了。父母不赞成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中医药这个行业前景发展并不乐观,中医学太过落后了,远远不如西医学先进。

可蔺苏不这么觉得,她反而觉得,中医是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很需要的一门科学。中医特色优势恰恰就是它中国传统的一门医学,但是传统并不等于保守,中医更不等于落后。更何况,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是华夏子孙祖祖辈辈永恒的财富,怎么能说丢就丢呢?双方争执不下,无奈之下,爸爸妈妈只能先同意蔺苏在爷爷的医馆里试着实习一段时间看看。

最近京城季节性流感频发,很多人都患上了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的各类发热疾病,也就是俗称的“春温”,到中医馆寻医问药的人都比往日多了几倍。民间一直流传着“春饮芦根水,夏喝绿豆汤,百病不上身。”的说法,而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健康的人群每天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服,对这些疾病的确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于是萧琰约蔺苏一起去挖一些芦根来防疫。在上次和萧琰一起寻找马兜铃的经历后,两人之间经常相互交流,有时候是萧琰说一说他在学校里又学到了什么理论,有时候是蔺苏分享一下新发现的一味中药。两人志趣相投,交往的很愉快。

这一天,两人蹬着自行车,去了京城外的郊区。中药芦根其实就是水边野生芦苇的地下茎,而芦苇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不管是污水还是清水,有水就能活。他们一路上碰到了很多的芦苇,但是碍于小河下游的水质不是太好,那些芦苇都富集了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无法入药,他们只好沿着刚刚破冰的小河向上游走去。

不久,两人就到了一个水质清澈的小池塘,水边的芦苇生长地高高大大,岸边一圈的柳树已经抽出新条,长出了嫩绿的柳枝,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两人很快就采集完了所需要的芦根,躺在草地上就开始聊天。

闲聊之间,萧琰顺手拿过一根洗净后的芦根放进嘴里开始嚼,看着蔺苏有点惊讶的样子,他笑笑地解释道:“你不知道吧,芦根可不仅是一味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的中药呢,新鲜的芦根其实是可以像甘蔗那样,放在口里当水果生吃的,可清甜了呢。”

“我确实不知道,以前我都只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xsxrs/147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