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年10月5日的下午。阳光很好,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独自一人骑着车子进山,我这次要去的地方,是封龙山下的一个小山村——桥门沟。
小的时候,听母亲好几次说起过桥门沟——用获鹿话说来,听着更像是“荞麦沟”。母亲说她年轻时曾去过那里绿化荒山。那是她随着村子里组成的植树大军,在一个春天里,打着红旗,扛着铁锨,背着水壶,进军封龙山,大本营就设在山脚下的桥门沟村。我站在桥门沟的村外,仰望莽莽苍苍、绿意盎然的封龙山,心中感到十分亲切:这里的哪面山坡上有母亲栽下的树?哪棵大树是母亲当年栽种的呢?秋风飒飒地吹过茂密的林梢,好似一阵阵的低语,却没有告诉我答案。
桥门沟全村有户,多人,村中原有一高大的天然石门,横跨河上,似桥又似门,村名“桥门沟”就是据此而来。在我过去想象中的桥门沟,偏僻、荒远而闭塞,现在看来,其实一点也不。我看到:村里的道路是水泥的;许多人家的房屋是二层小楼;街上玩耍的孩子们嘴里吃着零食,一位小女孩儿啃的是鸡翅;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姑娘走过来了,方格子掐腰短褂儿,发白的牛仔裤,长发飘飘,耳朵里塞着耳机,目不斜视,飞驰而过……
那几个在街上玩儿得正热闹的孩子们对我的到来充满了好奇,不一会儿就围了上来,叽叽喳喳,问啥说啥,不问话也主动说。一个说:“我们村没有学校了,撤了,我们都到南故邑去上学!”一个说:“我叫张晓雨,上四年级!”一个说:“那边那个小子成天光知道玩球,学习可囊哩!”(获鹿话中的“囊”是笨的意思)一个说:“我还会说英语,我给你说一句吧:What’syourname?”一个说:“我爸爸在封龙山上干活哩!”一个说:“我二姑是石家庄哩,她家在桥东!”一个说:“我知道,你这个是数码相机。”……
我临离开时,孩子们对我喊着:“你以后还要来啊!”我很感动。桥门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纯朴、活泼、可爱!
这是站在一面山坡上拍摄的:远望石家庄。市区好像离得很近的。
刚刚翻耕过的肥沃的土地。远处就是封龙山。
秋天的山野,飘荡着淳厚而温暖的泥土气息。
乡亲们正在收割玉米。
路边的野草开花了,秋风中摇曳成一种朴素而别致的风景。
村子里正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们。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儿正在啃鸡翅。
孩子们摆好姿势,让我给拍照。
乡亲们正在院子里剥收获回来的玉米。
这两个小女孩儿非常活泼可爱。
在村头合影。
这里原来是桥门沟小学,因为村子小,学生们都合并到南故邑学校去了。村委会现在在这里办公。
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热热闹闹地打球。
◆◆◆
足不出户,鹿泉尽在掌中!在这儿发广告,全鹿泉都知道,不信?试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鹿泉信息平台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