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性内斜视
内斜视合并近视在斜视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这种斜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内斜视合并中低度近视:临床表现与远视眼或正视眼内斜视无差别,认为与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日常习惯近距离视物,久之集合痉挛,甚至视远时也不放松有关。
内斜视合并高度近视:近视程度往往在-15.00D以上,中老年多见,内斜视病情进展缓慢,双眼先后发病,程度不等,重者双眼可呈极度内斜位,不能外转,甚至上下转也受限,牵拉试验各方运动均有阻力,呈固定性内斜视状。手术中可见内直肌、筋膜囊、球结膜挛缩,眼外肌肌肉里变性样改变,脆弱易断,上直肌肌腹向内直肌方向移位,外直肌肌腹向下直肌方向移位。
病因不确,Hugonier认为与眼外肌肌病有关;近年的眼外肌影像学及解剖学研究发现内斜视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存在上直肌和外直肌的异位以及颞上象限pulley带的异常,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变长超越肌锥的正常限度,致眼球赤道后部在颞上象限与肌圆锥脱离,并由于急剧扩张的眼球后部使内直肌拉紧,且使外直肌和上直肌位置错误造成矢量力的改变,增大的眼球的后极部错位至颞上象限。这些改变导致眼外肌走行路径的改变及肌肉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上直肌向鼻侧移位导致机械性内收,眼球外展受限,外直肌向下方移位导致机械性下转,眼球上转受限,从而引起进行性的限制性大角度内下斜视。有学者将其称为重眼综合征(heavyeyesyndrome)(图6-6)。
以上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内斜视合并中低度近视者,可采用内斜视的常规术式。对于高度近视性内斜视标准者,后徒-缩短手术一般无效,而且外直肌的缩短术可能会加重肌肉的移位。自从Krizok等人描述了肌肉走行改变后,年由Yokoyama提出了Loopmyopexy技术,Yokoyama术式可以重整肌肉的走行,是在上直肌和外直肌接近肌腹处形成肌肉“弹弓”支持眼球,运用不可吸收缝线在赤道部调整外直肌和上直肌的位置,重建物理性眼肌平面,并将增长的眼球推回肌锥。术后显示外展一E转和集合有改善,内斜视可以得到很好矫正。手术同时可行内直肌超长后徙或完全断腱,球结膜后退。
也可以采用眶缘固定术治疗高度近视性内斜视,是将不吸收缝线将眼球固定在眶缘骨膜卜,也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矫正效果。
福盛康|眼视光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