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广翰王宁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首届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健康中国观察》: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建议,改善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全国人大应尽快立法,把方案法规具体落实到法律层面,明确政府、学校和家长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的法律责任。您觉得这个有无必要?可不可行?王宁利: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防控目标,指出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各相关方面的行动计划和责任,还提出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年)》,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所以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是国家战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立法是可以探索,可以试点的。把方案法规具体落实到法律层面,明确政府、学校和家长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的法律责任。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教育教学条件存在差别,所以各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也会有一定差别。根据各个地区近视防控的不同情况,形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地方性法规,为地区严格落实近视防控各项要求提供更有强制力的依据和规范,使近视防控的各个方面权责更加明晰。区域试点之后,形成务实、有效的经验与做法,可以考虑更进一步推广。在国外,有些国家对儿童用眼健康有一些规则,如在法国,有“3、6、9、12”规则:3岁时孩子才能使用电子产品,6岁之前不能使用电子游戏机,9岁前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严格控制,12岁之前尽量不让孩子单独浏览网页。在设立地方性法规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这个方面国内已经有一些探索,比如《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已于年11月1日施行,如条例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组织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开展两次视力保健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视力状况检测,条例还对电子产品使用和体育活动进行了规范要求。这是对近视防控立法的有益探索,随着近视防控越来越受重视,更加细致完善的近视防控立法可能会被逐渐提上日程。当然,近视防控立法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与法律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提供法律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健康中国观察》:近视究竟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王宁利:这个问题提的好,真的是对人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现在有的孩子幼儿园甚至幼儿园以前就近视了,早早的戴上了小眼镜,对孩子的日常活动产生不便,对孩子的心身发展也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同龄孩子间开个玩笑、起个外号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困扰。到了小学、中学,近视眼看不清黑板、影响孩子注意力,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除了影响学习以外,我们看到,学校里戴眼镜的孩子有些文文弱弱,有些白白胖胖,都是缺乏户外体育锻炼的孩子。近视的孩子配戴眼镜影响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又加重近视,产生了恶性循环。当然,孩子近视了还是要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有不少近视的孩子没有配戴合适的戴镜,已经有研究发现不配戴眼镜的近视孩子学习成绩会受到一定影响。在面临高考、面临择业的时候,近视的青年难以从事有些需要精细操作的职业,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飞行员对视力有很严格的要求,再比如大家不熟知的,其实想做眼科医生对视力也有要求。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近视者也更容易因视力受限而产生危险,近视者想尝试跳伞、蹦极等一些极限运动也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再到成家了,生儿育女,父母的近视还有可能增加子女近视的危险。近视是伴随终身的,验配眼镜、眼部检查、屈光手术等会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可导致一些眼底疾病的发生,危害视觉健康甚至导致失明,如发生视网膜脱离、裂孔,后巩膜葡萄肿等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人,一生中都要注意,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在生活中,眼睛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即使配戴了度数合适的眼镜,还是看不清楚的时候,医院就诊。此外,看近处时需要两只眼睛向内会聚,有一些儿童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眼睛向内会聚而无法及时放松就可能产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高度近视的人眼轴延长、眼球形状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眼球转动的力量不平衡,还可能合并控制眼球转动的眼外肌出现病变而产生斜视的问题。到了中老年时期,近视的人患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近视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健康中国观察》:作为眼科方面的专家,就您的临床经验来看,近视可以预防吗?目前主流的解决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他们的利与弊是什么?王宁利:首先,近视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我们前期开展的大型队列研究,即“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通过对小学生连续6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户外活动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而且对延缓尚未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具有明显作用,对未近视的孩子保护作用更明显。在以前的政协会议提案中,我也提出过“关于将近视眼防控前移到学龄前儿童的提案”。学龄前儿童虽然大部分还未发生近视,但是此时期若远视储备过多消耗,其在中小学时期则易进展为近视。研究发现小学一年级远视储备达度以上者,累计5年的近视眼发生率仅为0.79%;而小学一年级没有远视储备者,5年后90%以上发生近视。因此,近视眼发生的潜在危险时期为学龄前期,此时期应为孩子保留适量且足够的远视储备。目前,主流的解决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有几个措施,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周边离焦镜片等。首先,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但是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还是相对较少。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已经被证实,相比于其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缓近视儿童的近视进展。当然,角膜塑形镜需要每天晚上配戴,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卫生条件良好且需要家长的监护。这是因为角膜塑形镜直接接触眼球,对于配戴者的日常卫生及镜片护理要求很高。如不注意使用时的卫生,或会引起眼部炎症。镜片需要严格的清洁、护理、贮存才能确保角膜塑形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引起部分孩子发生畏光和视近模糊等症状,部分孩子难以接受。因此,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症,医院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健康中国观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人应当是学校和家长,如何使家校社医四方共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