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隐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斜视治疗
治疗斜视
斜视性弱视

斜视手术的检查及手术技巧

一、原则:弱的加强,强的减弱

内斜:后徙内直肌,加强外直肌

外斜:后徙外直肌,加强内直肌

二、时机:

越早越好(治疗弱视),恢复立体视觉机会大

三、目的:

美容,恢复立体视,巩固视力,有利于弱视治疗。

四、手术方法:

1、结膜、肌肉解剖

2、筋膜的解剖

3、手术量的范围,内直肌3—5mm后徙,缩短3—6mm,外直肌5—9mm后徙,缩短4—8mm(10mm)

4、手术量:

内斜

+5单眼内后徙4mm

+5-10单眼内后徙5mm,或双眼内后徙3.5mm

+10双眼内后徙4mm

+15双眼内后徙5mm

+15-20双眼内后徙5.5mm,或单眼内后徙5mm,外缩短5--6mm

+25-30单眼内后徙5mm,外缩短7—8mm或双眼内后徙5mm,一眼外缩短4--5mm

+30-35双眼内后徙5mm,一眼外缩短7mm

+45双眼内后徙5mm,一眼外缩短8--9mm

外斜

-5单眼外后徙5-6mm

-5-10单眼外后徙8-9mm

-10-15双眼外后徙6mm

-15双眼外后徙8mm,或单眼外后徙8mm,内缩短5mm

-20双眼外后徙9mm,或单眼外后徙8mm,内缩短6--7mm

-25双眼外后徙9--10mm,或单眼外后徙9mm,内缩短6mm

-35双眼外后徙8mm,一眼内缩短6mm

-45双眼外后徙9mm,一眼内缩短7mm

手术切口:

1肌止点切口

2角膜缘切口

3穹隆切口

手术技巧:

1、减少出血,避免过多损伤,多用钝性分离。

2、寻找肌束,一定在巩膜找。

3、钩肌肉,一张一弛(尤其局麻时,可减轻痛疼)。

4、钝性分离筋膜,钝性分离韧带。

5、肌肉上有肌筋膜,尽量保留。

6、缝肌肉,三种方法。

7、钳后剪肌肉。

8、缝在巩膜上及肌止端。

9、缩短问题

10、缝合结膜:后徒的结膜原则上只要结膜遮住肌止点就行。

观察:

1、局麻:

1、内斜正位或欠矫小于4-5度(有人认为10度)或呈内隐斜。

2、外斜正位或轻度过矫,不要欠矫???。

2、全麻:不准

1术毕自然状况下呈外斜10度。

2或术前+20度,全麻后术前0度,则要求术毕呈-20。

斜视手术检查

一、检查斜视度数

1、33cm照影:

1、好处易学简单实用

2、缺点不甚精确对策与角膜缘的距离11mm

5.5mm偏差1mm即7-8度。

考虑Kappa角,方法:注视看注视的中心是否在角膜的中心。

2、三棱镜片:

1、三棱镜+遮盖,交替遮盖(一般大于后就不甚精确)

2、比较精确,但小儿不配合,大角度不精确。

3、同视机所测度数为看远时的斜视度数。

二、眼肌的功能状态

1、眼球运动

2、集合过强:看近看远

3、分开不足

4、A—V征

注:绝大多数共同性斜视,都有眼球运动异常,内斜视的眼球运动比外斜视者多见。

三、同时机检查目的:功能治愈。

1、自觉斜角,他觉斜角,视网膜对应状态。

2、复视:1、矛盾性复视异常对应;

2、融合无力性——内斜的有融合看范围过小。

若看远无复视,而看近有复视,一般配不会消失。

四、屈光状态

1、内斜的:先配镜,3个月后复查,手术仅能做不能调节的部分,调节性内斜做后,会呈外斜改变(有人在量的设计时常介于两者之间)。

2、运动的

3、调节的

五、注视性质的检查纠正弱视和偏心注视。

六、AC/A

1、一般的

2、取代的:代镜和不代镜的差别。

手术设计:

1、减弱过强的肌肉,加强不足的肌肉。

2、分开过强→减弱外直肌集合不足→加强内直肌

3、集合过强→减弱内直肌分开不足→加强外直肌

术前肌力检查:(重要)

1、一般不加强双眼,即:减弱一条,加强一条。

双减弱的比一加强一减弱的,运动之比差15度。

2、术眼选择

1、双眼平衡的斜视,尽量两眼手术量平衡。双眼共同运动。

重度弱视眼的斜视,可单眼(视力差者)手术。

2、一条肌束不承担过大手术量:

后徙:内直肌小儿5mm大人5.5mm

外直肌小儿9mm大人10mm

缩短:最大外直肌10mm,内直肌8mm

但如要准确:外直肌8mm以内,内直肌6mm

3、原则上视力不良,非主导眼,有亢进或减弱的斜视眼,在设计上量可大,可做一条或二条肌束。

4、睑裂小的一只眼,少选择加强术。

睑裂大的一只眼,少行后徙术。

5、手术时机:

(1)有人6月—1岁半,手术有利于双眼视的建立。

(2)2岁的幼儿,斜视是手术安全年龄。

(3)弱视需先提高视力,尤其是非中心注视的。

6、小度数斜视,间歇性斜视及斜角不稳定者,不急着手术。

7、发病较晚者可3—6岁间手术,一般有立体视觉。

手术技巧

1、患者年龄愈小,斜视度数愈大,手术效果愈好。

2、眼外肌大小,强弱和节制韧带状态,与手术效果有密切关系。

3、减弱手术与加强术相比较,减弱术优于加强术。

4、减弱与加强分开是最有效的手术。

5、矫正儿童斜视,应考虑发育特点:

(1)小儿内斜的效果保留5度的内隐斜,有利于远期的正位;

(2)12岁以上则尽量正位;

(3)内斜视即刻效果为正位,则远期多为过矫。

(4)外斜即刻正位,多为远期的欠矫。

反对意见:

(1)正位不破坏过多的解剖因素,如大量的后徙等。

(2)正位好,有立体视。

6、手术量的选择,根据病人情况,考虑手术的种类,以及肌肉的后徙和缩短量,而不是一种常规方法来对待所有的内斜和外斜。

7、调节性内斜,一般不行手术,但一定要阿托品散瞳后观察眼位,及戴镜后观察眼位。

8、部分调节性斜视,非调节部分手术,加一点调节的成份,即大于非调节量,小于不戴镜的斜角量。

9、间歇性外斜,一定诱发试验,取最大量设计手术。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zlxs/26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