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3岁就可以至专业眼科做视力检查,以提早发现、治疗弱视。
弱视是学前儿常见眼疾,有4%幼儿患有弱视,是一种即使戴上眼镜,视力依然模糊,视力发展依然跟不上同龄小孩的情形。提早发现弱视,把握弱视的黄金治疗期,记得在孩子3医院做视力检查。
宝宝并非一出生就有完整视力,要到六岁,儿童视力才逐渐发育完全。刚出生的婴儿只看得到光线、四至六个月大的婴儿眼睛开始会随着东西移动、一岁时有0.2的视力、四岁的视力是0.6、五岁的视力0.7,六岁才会发展到0.8或是以上。若孩子视力未达到该年龄应该有的视力标准,就可能被诊断为弱视。
爸妈弱视,会遗传给孩子
弱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因此如果父母小时候有弱视,建议愈早带小孩至专业眼科检查愈好,“一般小孩是三岁第一次视力检查,如果父母有相关疾病,最好一岁就来检查,”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彭美玲表示。
「弱视只要治疗,就可以到达正常视力」,通常矫正二至三个月就可以在视力表上进步一排,譬如从0.2进步到0.3。建议家长在四岁前带小孩做第一次的视力检查,把握治疗弱视的三至六岁治疗黄金期,尽早发现、矫正。
彭美玲呼吁,治疗弱视时机非常重要,愈晚治疗弱视,效果愈差:
“弱视如果不治疗,视力就会远远落后一般标准,即使戴眼镜也看不清楚,未来不能开车、骑车,也有些大学校系不能读。”
弱视分四种,治疗方式不同
弱视的成因主要分为四种,包括屈旋光性弱视、不等性弱视、斜视、剥夺性弱视。以下就四种弱视提出分别的成因与治疗:
01屈旋光性弱视
先天屈光异常造成的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散光大于两百度,近视高于六百度,远视高于三百度以上,没有矫正治疗,易造成弱视。彭美玲说,这类小孩通常在一至二岁开始会走路之后,容易跌倒,可能因此而不太敢走路;或是对一些情境的敏锐度较差,譬如,多数幼儿看到狗会兴奋指着狗辨识,但是有屈旋光性弱视的小孩因为看不清楚,通常没什么反应;同样状况,也会发生在帮人拿错东西等。
02不等性弱视不等性弱视,也就是两边视力的视差大。周宜德说,视差超过三百度,小孩常会习惯用其中视力较好的眼睛,让视力差的眼睛成为"懒惰眼",也是一种弱视。彭美玲补充,不等性弱视从外显行为较难看出来,通常是在幼儿三岁的第一次视力检查透过医护人员发现,或是上小学之后才由校护发现。因此建议家长三岁时带小孩到专业眼科做第一次的视力检查。
03斜视斜视的小孩有可能视力正常,两眼也没有视差,但是两只眼睛很难聚焦在同一个焦点,影像无法融合成单一影像,会有双重影像。大脑为了减少干扰,会忽略斜眼传入的影像,因此形成弱视。有斜视的小孩因为双眼不能并用,对于深、浅、立体感较为缺乏。斜视的治疗依照病况,可以戴眼镜矫正,或是动手术治疗。
04剥夺性弱视除了以上的常见弱视,还有一种比较严重、需要开刀处理的弱视,称为剥夺性弱视。这种疾病一出生医护人员或家长就容易从外观辨识,例如先天性眼睑下垂、眼珠呈现灰白色的先天性白内障,医生也会建议一岁以内就要开刀治疗。
很多家长对弱视的误解是,矫正完成后就能摘下眼镜,如果矫正后还需要戴眼镜,为什么要治疗?彭美玲表示,眼科对弱视矫正成功的定义是,戴上眼镜辅助后,可以拥有如常人的视力,所以矫正弱视成功,也有可能需要戴着眼镜。
凯尔诺特Carrotte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