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或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
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斜视的危害视觉功能受到损害
斜视患者大部分都易形成弱视,斜眼视力差。即使斜视患者的视力正常,但看东西时,由于一眼偏斜,仅能用一眼注视目标,视野远不如正常人开阔,更重要的是斜视患者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从事许多专业会受到限制,例如:驾驶、绘图、精细工作等。
影响全身骨骼发育
某些斜视患者,由于眼球肌肉的麻痹,常采用歪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看东西时的不舒适,医学上称“代偿头位”。如果不及早治疗,长期的“代偿头位”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例如:脊柱侧弯等。
影响美观
斜视严重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外号,难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蒙上阴影,从而造成其孤僻、自卑及反常的心理。据调查,大多数斜视儿童容易自卑,并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交友。
3如何治疗斜视?治疗斜视有两种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的主要方法。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减弱)或缩短(增强)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肌肉。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来矫治。正位视训练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
手术治疗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术后通过双眼视训练以增强和保持稳定的立体视功能。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病专科专业开展各类斜视手术,先进的诊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孩子的视力保驾护航!暑假就诊高峰期来临,为方便大家就诊,减少排队时间,提醒广大家长,就诊前应提前预约!
预约-
潘美华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名医简介:医院集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学组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眼科摇篮示范基地负责人,《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斜弱视、小儿眼科专业的临床及应用研究工作,兼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及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对成人及儿童各种类型的斜视,包括特殊类型斜视、复杂性斜视的手术治疗;低龄儿视功能发育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临床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斜视显微微创手术技术,关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曾受邀在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其创新性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认可。率领的团队目前年门诊量达10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千余台。先后主持和参与福建省、厦门市科科研课题立项6项,《斜视诊断详解》、《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专著编委,近期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曾先后赴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参观学习和国际眼科学术交流。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