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儿童视力与眼病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学习班。医院的吴夕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光学矫正在儿童斜视弱视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的主题演讲,下面是吴老师演讲的主要内容。
尊敬的李院长、尊敬的李晓清主任以及各位同道,下午好!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关于光学矫正和斜视的关系。光学矫正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每个初诊的小孩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儿童视觉发育的特点,他是早期并且是动态的,还有就是到底有没有屈光的问题,是远视还是近视、散光?还有就是与弱视的关系以及斜视特别是内斜视;无论是初诊病人还是复诊病人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类似的问题,关于眼镜的调整等等。那么,儿童眼的屈光特点,大家已经是有所了解,他的各个参数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是他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年龄段,对于5岁的孩子和3岁的孩子,我们在评估的时候,比如说在3岁的时候就0.5,4岁的时候还是0.5,视力没有随着年龄往上涨,就可以考虑到他的屈光在状态是有问题的,需要进一步检查。还有就是调节力,儿童调节力是很强的,所以我们说正视眼与非正视眼,实际上就是眼的照相系统,他是否聚焦在黄斑形成清晰的物像,如果聚焦在黄斑前或在黄斑后,或者没有焦点,都是非正视眼。
光学矫正与弱视
那么我们知道,光学矫正和弱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弱视需要寻找危险因素,现在眼保健很厉害,大面积的群体检查,其实他在筛查的时候就在寻找是否有影响视力威胁视力的因素。现在弱视的首要危险因素就是有没有斜视,虽然斜视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这个小孩发生内斜视,不进行治疗,那么他很快就会又有斜视又有弱视。而间歇性外斜,因为他一会儿斜一会儿不斜,所以对黄斑的抑制相对弱一些,弱视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发现弱视对于孩子视力的评估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就是屈光参差,是两眼的关系。孩子如果一只眼视力好另一只眼视力不好,活动干什么都不影响,家长不知道,只有把好眼遮挡以后才发现。所以,屈光参差实际上是隐藏的,不容易发现的。以前有过这样的病例,18岁需要当兵了,检查视力的时候才发现一只眼睛的视力非常差,这时候就很遗憾了,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所以在筛查中,这两个危险因素是需要非常注意的。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当他没有斜视的时候,如下图所示,4岁的孩子有一只眼睛的视力非常差,我们说近视性的屈光参差,度数差得越多,弱视的可能性越大。散瞳之后,确诊度数高的那只眼睛是弱视眼,一般我们在临床上,视力低于0.2,都要查一下注视性质。远视性的屈光参差,旁中心注视的发生率会比较高,还有微小内斜。像这种屈光参差性的矫正,我们根据年龄,如果是4岁左右刚发现的,这种我们首选框架眼镜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同时进行弱视遮盖治疗;近视的话要小心,防止对侧眼近视,遮盖的时间可以改为部分的或者半天为主。
还有散光性弱视,现在的小孩散光比较多,而且一看角膜地形图你都吓一跳的,散光的度数非常严重。一般3岁的小孩我们不查视力,就用阿托品散瞳以后,我们就直接让他试戴一下,小孩会有反应,他接受或者不接受,强烈拒绝或者轻度拒绝,只要他不怎么拒绝的话,一般我们就直接把生理性远视减掉,柱镜有的可以减50或25。在首选治疗方式的时候,我们同样是以框架眼镜为主。有的大夫会问,小孩差那么多度数,戴着不会头晕吗?那么大人还有7、8岁孩子刚开始治疗的时候,会绝对拒绝治疗,而且头晕等症状反应特别大。但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头一个星期是适应的过程,慢慢的会适应,并且治疗会很快地进行下去。有的地方会说戴隐形眼镜或角膜塑形镜,这个主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家庭条件很好,家长很合作很明白那可以。但是在我们那,我们一般先给他戴矫正眼镜,如果他确实接受不了,才采取RGP。
远视性屈光参差我们查了注视性质,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旁中心注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中心注视,不管是什么,首先把眼镜配好,我们给他减了度的远视,又减了25度的柱镜,让他试戴一下,小孩开始说头晕不愿意戴,因为他好眼太好了,不好的眼的视力没有上来。我们一般是大瞳孔下直接戴镜,我们不等他3周后再来复验再来戴。这样3周之后他能慢慢接受这副眼镜,我觉得这样做的话,第一治疗可以早期开始,还有一个就是孩子能够尽快的适应这幅眼镜。若等孩子瞳孔恢复之后再戴眼镜的话,孩子会更加接受不了。在3周瞳孔开始缩回来的时候要进行遮盖,遮盖也是有过渡的,要注意安全。如果孩子的视力只有0.1,你把他右眼整个遮盖起来,那么孩子会很拒绝,走路都不会走,有时候还有可能摔跟头。所以可以在家中先做遮盖,然后逐渐过渡适应,等孩子视力提升了,再过渡到全天。这个时候需要与家长充分沟通配合,孩子也要配合并给予鼓励。
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无意中发现有远视性屈光参差,就如下面的这个病例,两眼屈光参差差那么多,如果他戴框架眼镜的话,他是接受不了的。对于这些10岁以上的孩子,治疗的时候应该首选RGP。就跟病人家长谈,说你家孩子视网膜的成像一直有问题,都是用右眼看到的,左眼没有用,就算你戴上眼镜视力也上不来,这是弱视,因为两眼的差别是很大的,接受不了框架眼镜,所以我们要戴RGP。
这儿就引出一个对视觉发育可塑性的新认识,近几年对于弱视治疗有效年龄的区分不再进行界定,任何年龄、年长儿童都应当提供治疗进行尝试。我们一般给他试戴,然后做治疗半年。有些孩子的视力就真的有提升,有些孩子视力提升比较快,有些孩子视力提升比较慢,跟他本身的基础有关系。
RGP镜片优点
RGP这方面我就不多讲了,因为谢培英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讲一下我自己的体会,我们搞小儿眼科的大夫,他与视光很多方面是分不开的,因此你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知道。就如上面所举例的一些孩子,如果你坚持让他们戴框架眼镜,那么他们治疗肯定会失败的。而你戴RGP,他视力先是近视力慢慢提高,以后远视力也逐渐提高,他很有信心。
RGP镜片的优点是,两眼屈光参差比较大的时候,配戴RGP可以减少双眼融像大小的差异。在机场认识的一个小女孩,她就是一只眼睛度远视,另一只眼睛度远视,主要就用一只眼,她说我从来都不看书,我就是搞接待我也长得很漂亮。后来她知道我是眼科大夫,就找我治疗,我给她戴的就是RGP,就让她在家用电脑治疗,遮盖眼睛,出门不遮盖。治疗后两只眼睛的视力都有提升,特别是度数高的视力,从0.3到0.6,后来再加强治疗加强遮盖,这一次复查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因为眼睛视力的提升转行考上空姐了,年薪从10万到20万,改变了她的人生。
近视性屈光参差
那么对于近视性的小孩,屈光参差了,不光是12岁,8岁以后的孩子也可以配戴OK镜了。这些孩子原本视力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坐姿不正确等,有一只眼睛的视力开始下降,近视度数增长很快,一般超过度我们就会跟家长说,你家孩子两眼的焦点看不到一块,一只眼远一只眼睛近,为了防止他进一步加重需要早点治疗。治疗的方法就是角膜塑形镜,所以这种选择是多样化的,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作出最佳选择。这样可以减少两眼像差,延缓右眼近视,达到视力平衡,有双眼立体视觉。
如果这是一个年龄很大的小孩,19岁屈光变化幅度的最高峰已经过了,所以我们跟病人讲,先按屈光参差性弱视用RGP治疗,低一点度数就戴角膜塑形镜,这种的话等到视力都正常了,近视的进展也不快了,这时候我们才考虑角膜屈光手术。OK镜也是一样的道理,近视度数稳定之后,可以考虑准分子近视手术,现在近视手术的技术还是可以的。
有些年龄更大的例子如下图所示,30岁了,视力更差,但他说,我不影响生活,我看的很清楚,实际上主要依靠一只眼睛看的。这种如果说是很高度数的近视,一般是度以上,他要查前房深度,晶体是否匹配,如果合适就可以尝试人工晶体植入术,选择又多了一些。
那么对于成年人我们也是一样的,首选的是RGP。
如下图的案例所示,近视性弱视伴有斜视。按照常规的流程是先治疗弱视再治疗斜视,针对这个案例,弱视治疗的效果很慢,或者是没有效果,我的观点是先做手术,特别是有垂直性斜视,它与屈光度无关,那你就不要先做弱视训练,但是你也不能不管他的视力,等到手术后我们再尝试用RGP进行光学矫正进行弱视治疗。我们以往常规是先治疗弱视,等视力上升到0.6之后,再进行斜视治疗,但是对于成人伴有斜视的,这个顺序可能就要调过来。
有的屈光参差,高度近视的,你让他做准分子近视手术,他说我是来做斜视手术,因为他要找工作找女朋友,需要矫正斜视改善外观。因为他有一只眼睛的视力是好的,所以他不在意视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告诉他情况,因为这是维持斜视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有些毕竟没有治疗过,还是要给他一点希望。一般斜视术后2周,就可以试戴RGP,有些术后反应比较大的,就要推迟一些。
光学矫正与斜视
我们看看这个内斜视的病人,3医院,医院的病历上写的是内斜15度。阿托品散瞳之后,看这个小孩,还有点内眦赘皮,假性和真性都存在,点了3次他家长就跑来了,他说我越想心里越不踏实,药还没有点完我就来了,他说大夫你给我们看看到底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散瞳?我们一看,散瞳3次,大瞳孔状态下眼位就正了,这是内斜视其中的一种反应,当然也有散瞳之后还是斜的,我把眼底也看了,散前是15度,散中就正位了。我说你继续再散,因为你没到时间不好评估。结果散完一看吓一跳,高度远视伴有小度数的散光。按照原则来说,中高度是远视,我们应该直接给他配上足镜,戴3个月观察眼位,看看他到底是完全调节性的还是部分调节性的,亦或者非调节性的。我们现在的儿童,只要他能配合,都要测角膜曲率和眼轴,看看他匹不匹配。这个小孩只有20mm的眼轴,眼轴短,高度远视,造成的内斜视,这是有直接关系的。
因此,戴足镜可以去除过度调节因素后眼位的变化。我们与家长解释说,你的孩子本身屈光度是远视状态,他如果听不懂,你就说是中高度远视、眼球小,两三岁的小孩开始看近处的东西,在他看不清楚的时候他就会动用过度调节。有些家长质疑为什么需要戴那么高度数的眼镜?你需要跟他解释,只要在大瞳孔下戴,大脑的调节机制就会重新发生改变,眼睛的斜视也会改善,所以在3个月左右就基本可以判定了。有时候小孩的妈妈会告诉你,好多了不怎么斜了,但是一看近的东西,例如吃饭的时候,看米的时候,眼睛就又斜了。这时候你要用调节的视标。老外到我们这里做检查,他鼻子大,往鼻子贴个卡通图,孩子就会盯着卡通图看,我们这边检查都是拿个手电筒,一般聚光灯的那个手电是不产生调节的,只有拿那个动画的小视标或者小笔尖,他才会产生过度的调节;查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看近怎么样看远怎么样,还有动用调节的时候怎么样。
关于阿托品散瞳呢,南派北派是很有争议大的。但是对于内斜视合并远视初次必须有阿托品散瞳,去除过度调节之后,在大瞳孔下可以先试戴,有些孩子4岁左右会查视力了,确实第一次与第二次验光的结果差别比较大的,可以选择复验。一般检影技术很重要,不是简单的电脑验光就可以看,有时候还需要检影技术来核对一下。
假性内斜就不多说了,例如宽鼻梁,但是眼位视轴是平行的,遮盖的时候是不动的。那么我们需要检查什么呢?看远看近,只要小孩能保持正位或者内隐斜,我们就叫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治疗与复查
现在对于条栅视力,对于小婴儿的评估是很重要,主要看他两眼差别。对于初诊复诊都有用。
你们看像这种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孩子,我们在追踪的时候,还需要查看以及评估他的近立体视和远立体视。
在复查的时候,如果眼位是正的,那么就要逐渐减少正球度数,不能一镜到底,不能很高度数的镜片一直戴。一般我们可以把生理性远视,可以从50度、75度、度逐渐的减。当你发现镜片减了度数之后,重新出现斜视,说明你的度数相对减多了,可能还得再调整。所以第二次在调整镜片的时候,要让他试戴一下,看看眼位的情况。一般不会减太多,一般在度以内。
未完待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