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到抗疫一线支援,一大早就去了核酸检测点,今天我送儿子上学。
照旧是战斗的早晨,一切安排紧锣密鼓,儿子几次想问我一个问题,都咽了回去。
终于出了门,他迫不及待:
妈妈,现在可以问刚才的问题了吗?
走在路上,脚步急促,内心节奏反而缓和下来,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儿子的问题是:
为什么水星比木卫三土卫六小,但却是行星?
只好承认,老母亲不懂天文,平时东拉西扯些别的还算在行,今天不那么简单。解释了半天,我没说清楚,他也不明白。
突然,灵机一动:
有的成年人个子不高,有的小朋友长得很快……
话音未落,儿子恍然大悟:
哦~~~我明白了!成年人普遍比小朋友高,但也有一些成年人可能比一些小朋友要矮。
我接下去:
是的,大小高低有交集,不能单纯以大小判断属性。
这个思路叫“类比”,用来说理,也是一种修辞。
之所以可以进行类比,是因为两个问题之间,有相似性。
顿了顿,又补充:这个类比,有不足。
小朋友会长大成为成年人,但卫星不会长大成为行星。两个问题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东西类比。
比如柚子和橙子,有小柚子,有大橙子,一方面不能单纯以大小来判断是柚是橙,另一方面橙子不会长大成为柚子。这跟卫星不会长大成为行星,更接近。
儿子一直专注,听到这忽然发问:
可是,地球就是从小行星,经过与别的小行星不断碰撞,变成行星的啊。
我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硬着头皮接:
所以,天体运行的规律,与日常例子有相似性,有差异性,也有它的特殊性。
出门时下点毛毛雨。走着说着,雨渐渐大起来。
儿子再次大悟:
行星撞击跟雨点儿有点像,小雨点儿撞击形成大雨点儿。
这个思维迁移,服气。
行百半九,我撑起伞,做最后总结:
很好。今天我们讨论了你的问题,也谈到了类比,谈到了相似性、差异性和……?
儿子接:
特殊性!
对话结束。
雨天,执勤老师破例允许家长送到学校门口,原先都只送到小区外,里面一段路孩子要独立穿越。
这段路上有个我单位活动站。牌子醒目,字,儿子也认识。但竟直到今天,他一年级都快读完了,才在提示下发现这有个工作场所与妈妈有关。也许每每走在路上,他也总沉浸在思想的世界里吧。
目不斜视,心无旁骛。
我得,向他学习。∞∞∞此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