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眼科》年第29卷第2期
研究团队: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视能科研团队)等
作者:吴葆健付晶洪洁王京辉孙省利诸航阎丽
被研究对象:连续收集年7月-年8医院眼科斜弱视专科门诊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例,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3~57岁,平均(9.90±6.09)岁
间歇性外斜视一直是斜视研究中的热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斜视类型人们对于其病理机制、自然病程、手术治疗时机及效果等方面尚不明确或存在颇多争议。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觉,既往研究主要侧重于皿级视功能的立体视觉和II级视功能的内外融合范围,而对于I级视功能同时视的重合点,即主观斜视角的研究较少。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与同视机的检查原理相同,都是在双眼分视状态下的眼位检测方法,均可以检测患者的主观斜视角。本研究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主观斜视角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它们结果之间的异同点和相关性,以期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位偏斜特点进行更精确全面地描述。
被研究对象资料连续收集年7月-年8医院眼科斜弱视专科门诊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例,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3~57岁,平均(9.90±6.09)岁。
★入选标准★
(1)年龄N3岁;
(2)符合间歇性外斜视诊断标准:用遮盖法检查,当遮盖移去后,被遮盖眼停留在偏斜位置,出现显斜状态,重新调整才能恢复双眼眼位正位;
(3)能配合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
★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如果满足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均将被排除:
(1)单眼或双眼弱视;
(2)伴有明显的垂直斜视,分离性垂直性眼位偏斜、集合麻痹、调节麻痹;
(3)眼球运动异常;
(4)眼球震颤;
(5)既往曾行斜视及内眼手术;
(6)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
(7)不能配合检查。
结果一、两种方法检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观斜视角及比较
1.同视机检查: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利用同视机检査有例(63.10%)可以检测出主观斜视角,斜视角为(-22~+7)。,平均(-8.85±5.39)。。其中23例(6.48%)患者的主观斜视角合并有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垂直方向的主观斜视角为1。~6。,平均(2.13±1.33)°。
2.知觉眼位检查: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利用知觉眼位检查有例可以检测出主观斜视角,检出率为84.79%;检测到的主观斜视角为:水平方向的知觉眼位偏移1~像素,平均(.41+.80)像素。其中例同时检测出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占患者总数的82.82%,垂直方向的知觉眼位偏移1-像素,平均(25.06+33.95)像素。
3.两种检査方法对水平主观斜视角检出率的比较:在对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水平主观斜视角检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的检出率(/=84.79%)高于同视机检查(/=63.10%)(V=51.,F=0.)。
4.两种检查方法对垂直方向存在眼位偏斜检出率的比较:在对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垂直方向眼位偏斜的检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的检出率(/=83.19%)明显高于同视机检查(23/=6.44%)(/=.,P=0.)。
二、水平和垂直主观斜视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同视机检査,在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23例同时检测到了水平和垂直眼位偏斜,其水平主观斜视角为(-10.48+3.19)°,其垂直主观斜视角为(2.13±1.33)。,两者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巴0.)。
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在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例同时检测到了水平和垂直眼位偏斜,其水平方向知觉眼位偏移为(.05±.43)像素,其垂直方向知觉眼位偏移为(25.06±33.95)像素,两者之间具有线性相关(r=0.,氏0.)。
三、两种检查方法所得主观斜视角的相关性分析
1.水平方向:在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例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了在水平方向存在主观斜视角,利用同视机检查其水平方向主观斜视角为(-8.84±5.31)。,而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其水平方向知觉眼位偏移为(.14士.19)像素,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尸=0.)。
2.垂直方向:在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有22例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出了在垂直方向存在主观斜视角,利用同视机检查其垂直方向主观斜视角为(2.09±1.34)。,而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其垂直方向知觉眼位偏移为(42.95±40.88)像素,两者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P=0.)
结论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同视机法与知觉眼位主观斜视角检查法均能反映患者双眼分视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眼位偏斜状态;知觉眼位检査法在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检出率明显高于同视机法;垂直方向的知觉眼位偏斜随着水平方向知觉眼位偏斜的增加而增大。知觉眼位检查法是一种更灵敏精确地反映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偏斜状态的检查方法。讨论近年来,随着视觉认知科学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学者们通过应用最新的神经视觉理论,设计出相关的视功能评估检测软件,用以评价个体的视知觉状态。本研究使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由计算机辅助的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利用它可以在双眼分视条件下检测双眼的眼位差值,也就是知觉眼位叫知觉眼位是双眼分视状态下视觉中枢对眼位分离控制的表达,实质上反映的是患者的主观斜视角,知觉眼位差值就是检查中十字偏离圆圈中心的程度。在知觉眼位检查过程中,需要视知觉和视觉运动系统同时参与,它们是通过脑内两条通路完成的:
一条为腹侧通路,沿大脑皮层的枕顯叶分布,从枕叶VI、V2区经V4区投射至下颛叶,主要与形状、颜色等物体特征有关,即“what”通路,司“知觉视觉”;另一条为背侧通路,沿枕顶叶分布,从V1.V2.V3区经内侧顯叶投射至枕顶叶,主要对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信息进行识别,即“where”通路,司“行动视觉”凯知觉眼位异常或能提示中枢知觉功能受损害的状态和程度。已有研究发现在弱视和斜视患者中知觉眼位存在异常,而且其异常可能与精细立体视丢失有关啊。
在主观斜视角的检查中,同视机和知觉眼位这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在双眼分视状态下进行的眼位检查,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1)两者的检查距离不一样,知觉眼位是80cm,反映的是中距离的主观斜视角洞视机是镜筒内加+7D镜片模拟无限远处,反映的是远距离的主观斜视角。
(2)两者进行双眼分视的方式不同,知觉眼位检查采用偏振光眼镜进行双眼分视,而同视机检查采用双眼分别通过注视不同镜筒的机械隔离方式进行双眼分视。
本研究通过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主观斜视角检查,我们发现传统的同视机检查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水平方向眼位偏斜(检出率63.10%;检出率=能检测出重合点的患者人数/所有入选患者人数X%),但垂直方向眼位偏斜检出率极低(检出率仅为6.48%;检出率=重合点在垂直方向数值不为零的患者人数/所有入选患者人数X%);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和同视机检查相比,两者在反映患者水平方向眼位偏斜上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同视机主观斜视角向外偏移越多,水平知觉眼位偏移越大,两者呈线性相关;但知觉眼位检查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的水平方向眼位偏斜(检出率84.79%),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垂直方向眼位偏斜(检出率82.82%)。因此通过对比发现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査比传统的同视机检査可以更精细地反映患者的主观斜视角情况。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知觉眼位检查的精度更高:同视机检査出的眼位异常最小单位为1个三棱镜度(1。约等于1.75三棱镜度),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查软件检查出的眼位异常最小单位为1个像素(1。等于53个像素)。另外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距离不同、釆用的双眼分视的方式也不同,这些因素也可能会造成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对于主观斜视角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在垂直方向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我们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太少有关(只有22例),今后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另外在本研究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知觉眼位检査这一方法我们发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除了有水平方向的眼位偏斜还普遍可以检测到垂直方向的眼位偏斜,而且这种垂直偏斜与水平偏斜呈线性相关,即水平偏斜角度越大,垂直偏斜也越大,这与我们之前的较少样本的研究结果一致叫但这一发现的意义我们还不得而知,是否代表了间歇性外斜视伴发轻微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DVD域其他垂直性斜视,能否作为其检测指标等猜测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最近还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中水平知觉眼位无明显差异,而严重屈光参差患者的垂直知觉眼位明显异常,提示垂直知觉眼位的不稳定性与屈光参差的严重程度相关。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知觉眼位的垂直偏离也许是伴有轻微DVD的一个检测指标。但垂直眼位偏斜对间歇性外斜视的影响如何,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总之,知觉眼位检查是一种更加灵敏精确的在中等距离双眼分视状态下的眼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眼位的细小变化,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它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反映患者眼位偏斜状态的信息。有关更加精确的眼位偏斜描记(包括水平的和垂直的眼位偏斜),是否会对我们对间歇性外斜视的发展预后的认知产生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往期精彩推荐》》》
4岁男孩只因做了一项“功能游戏”,3年来近视度数都没涨过
视觉处理与视觉效率不足的孩子,小学后期阅读理解上容易吃大亏
视明科技新品发布会预告:基于眼动追踪的裸眼3D视觉检查和训练交互式系统
从实例中探讨:矫正视力达标了,弱视是否就治愈了?
国际近视研究进展:动态视功能缺陷可能是近视加深的原因或结果表现
弱视儿童家长写给陈林义教授的一封感谢信
暑期长时间看手机,会对孩子视功能造成损害
从实例探讨:弱视儿童普遍注视稳定性差,也是其身上很多“毛病”的根源
研究发现:在3D显示技术支持下的视觉刺激模式,对近视防控很关键
研究发现:成绩不稳定的孩子,大多可能“栽”在这一问题上
5岁女孩近视度!建议:度数增长过快的孩子,最好去查双眼视功能
精彩回顾
领略视明科技COOC眼科会议风采
直击上海眼镜展
视明科技惊艳亮相,视明星“功能游戏”助力视觉健康
创新引领!视明科技携视功能领域前沿技术亮相“亚洲视觉智能与沉浸式产业博览会”
活动
广西近视防控科普小分队采用最新技术,为六千多名学生筛查视力
第二天议程回顾
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共享眼科学术领域的饕餮盛宴
给我你也越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