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敦/煌
byEcho
“月牙泉的水量每年都在下降,十年之后将会彻底消失。”忘了是哪一天,可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也可能是一个大雪漫天的晚上,我意外读到了这句话,萌生了“看月牙泉最后一眼”的想法。也不知道二十几岁的年纪为何总是充满了生离死别的感慨,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去敦煌”竟然逐渐升级成“迫不及待”并且“必须要做”的事情。直到敦煌旅游旺季来临之前,历经“PASS西北7日大环线”、“PASS西北4日小环线”后,这次行程最终敲定下来。是为序。敦煌机场
出发之前,我们预定了鸣沙山下的民宿,到达机场没多久,民宿老板安排好的接机出租车就载上我们,一路狂奔。司机是个直肠子,没有避讳的话题,他提到了马云爸爸来敦煌搞蚂蚁森林,还说了一些荷兰间谍的故事。不过,这依旧没有妨碍到推荐给我们一大堆“敦煌必看演出”。如果想更直观地了解脚下初来乍到的城市,那么民宿老板一定是一手资料最多的渠道之一。然而民宿老板是个南方人,只是嗅到了敦煌的商机,才来到这座常年风沙作伴的小城,接手了这间行将就木的民宿,翻新改造,还给它添置了一个典雅的名字——山涧堂。老板是去年才到敦煌,因此只草草介绍了“敦煌必看演出”,拿几本介绍敦煌的书打发了我。我从老板的书中猛然发现了民宿想要国际化的野心,他给我的四本书里,两本是纯英文的。月牙泉小镇是新开发的人造景区,集合了风味小吃、特色民宿、非遗手作等等各种各样的商铺,旺季还未来临,小镇里显得很冷清。饥肠辘辘的我们把说好的“肚子留给最正宗的食物”抛之脑后,对着一家又一家的西北美食咽了咽口水,最终走进一家叫做“胡杨焖面”的店里。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香的,虽然特色菜“驴排面”的肉质有点老,但是果腹之后,我还是吃出了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红柳烤串
杏皮水
在我决定将月牙泉小镇定义为商业景点之前,发现了一家其貌不扬的剪纸店铺,摆在台面上的剪纸与流动摊位的一般无二,但是墙上已经装裱的剪纸作品就已经表现出了店主的不凡。
店主是民间剪纸艺术家,也是非遗传承人,她刚刚把自己的店铺搬到这里,因为月牙泉小镇为吸引商家入驻,减免了三年租金。她走起路来有点跛,三十多岁时在工厂做工时废了手指,如果不是她说自己年轻时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莫高窟临摹壁画,看到面前饱经风霜的她,还真是无法想象。
店里挂着一幅巨型敦煌壁画剪纸,这是她的镇店之宝,要价十万,但至今没有卖出去。最让她得意的是一张常沙娜送给她的题字,常沙娜是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的女儿,也是一位出现在很多纪录片里的人物。
“盛世秋千”
雷音寺,传说中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之一,我怀着十分确信的心态踏进了这座看似残破的古寺,才得知此雷音寺并非彼雷音寺。这座雷音寺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最初的雷音寺几乎是纯木质结构,年久失修,但是建筑风格却和平时看到的寺庙决然不同,像是传统寺庙的现代简约风。越往深处走,寺庙的建筑越新,听说雷音寺拒绝了商业合作扩建模式,只是靠信徒捐赠,一砖一瓦长年累月扩建成现在这般模样,想想竟有些感动。在新修的大殿里,只要元,就可以永久供奉一座小佛像,三种佛面可供选择,大殿门口还有一块电子屏,用作“电子募捐箱”,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