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squint)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在学龄前儿童中,斜视的发病率为2%~5%,是引起视觉障碍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见外斜视、内斜视和垂直型斜视。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近视的青少年都伴随着一定的外隐斜,也就是间歇性外斜视,而且我们也发现存在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近视度数往往涨的比较快,那么,间歇性外斜视和近视有什么关系呢?
1、为什么近视的孩子容易出现外斜视?
一般情况下,双眼注视近处物体时,为保证双眼单视,增强视觉效果,双眼进行调节,同时产生集合及瞳孔缩小,这种联动的关系是在脑神经的支配下完成的近反射,而对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的人来说,看近时必须将物体放得很近才能看清,要完成这个近反射,所需要的调节仅是正视眼的半量,但集合的量却和正视眼相同,这就造成调节和集合的失调,以及眼睛的疲劳。为克服这一失调,避免视疲劳,双眼就往往自行放弃集合辐辏,主动采取两种方法以求平衡,一是增加调节以求接近集合,二是减弱集合以求与调节相对称,减弱集合就会导致外斜位。因此,开始可能是外隐斜、间歇性外斜,久而久之,为克服外隐斜和间歇性外斜所引起的视力疲劳,集合辐辏功能越来越弱,有可能放弃一只眼的集合作用,使眼位成为恒定性外斜位。
2、有外斜视的孩子为什么近视度数涨的比较快?
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青少年为了维持眼球正位,必须动用辐辏,即用力使眼球向内运动,一定的辐辏必定会带来相应的调节,而调节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完成的,这种睫状肌的收缩就会引起调节性近视。因此间歇性外斜视可以促使近视发展。而且有研究表明,斜视患者的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与眼位正常者是不同的。外斜视患者颞侧视网膜表现为近视相对屈光状态,而鼻侧为远视性相对屈光状态。间外患者眼位偏斜时,偏斜眼的注视距离大于注视眼,鼻侧和颞侧视网膜可能会产生不对称的离焦,这种不对称的离焦也会导致眼轴拉长,近视增长。
近视会引起斜视,斜视会加快近视的发展速度,对于这一类既有斜视又有近视的患儿来说,更需要科学、有效的近视控制方案。目前,角膜塑形镜是公认的控制近视增长、控制眼轴增长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对于既有近视又有斜视的患儿,家长在选择角膜塑形镜时往往会存在很大的顾虑,下面为家长解答这些顾虑。
1.斜视伴近视的孩子能配戴角膜塑形镜吗?
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国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近视发病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年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率已达53.6%,也就是说每两个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个被近视所困扰。有资料也显示:近视易引发外隐斜,外隐斜可进一步发展为外斜视。因此对近视病情的控制可能有助于改善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的控制已得到了专家的广泛共识,因此,伴有斜视的孩子选择好适应症也是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的。
2.什么样的斜视伴近视的孩子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
①年龄≥8岁,伴近视度数发展较快者,进展量≥0.75D/年,近视度数-0.75~-6.0D,顺规散光<-1.50D,逆规散光<-1.00D,角膜曲率39.00D-48.00D且无专家共识中规定的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局部及全身禁忌症的。
②内外隐斜视或内外显斜视斜视度数在30△以内的,目前尚无明确的斜视手术适应症。
③斜视手术后1个月以上,眼表结膜切口愈合良好的。
④视功能检查正常或通过视功能训练能够改善的患者。
3.斜视伴有视功能异常的孩子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一定要视功能正常才能验配吗?
近视可以加重外隐斜,角膜塑形镜的目的是近视防控,所以应尽早使用。戴镜前如果视功能检查结果有问题,可以在配镜后的等待时间开始视功能训练,如果视功能在训练后没有完全恢复,可以一边戴镜一边做视功能训练,不一定要等视功能完全正常才开始戴镜。
4.斜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否会引起镜片偏位?
眼球由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这些眼外肌维持眼球的精准转动和维持正常的双眼视眼位,睡眠时眼球会向肌肉张力较强的方向倾斜,对于斜视度≥30△,配戴角膜塑形镜可能会引起镜片偏位,所以不建议配戴。
5.斜视术后多长时间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
斜视手术主要分为加强肌肉能力的手术和减弱肌肉能力的手术,在临床上根据斜视度数大小可以单独减弱或单独加强一条眼外肌,也可在同一眼同时完成减弱或加强肌肉手术。眼睛的球结膜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无论是加强肌肉的手术还是减弱肌肉的手术。结膜切口一般5~7天均能解剖愈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应该在术后1个月左右,手术切口对和良好并完全愈合、并且局部没有红肿、充血、水肿情况下就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
6.对于斜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作为有隐斜视或做完斜视手术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时,除了考虑手术切口、干眼等问题,应对双眼视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预估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可能出现的视觉问题。临床观察,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配戴早期可能会有裸眼视力的波动。
②近视患者大多伴随着外斜视,外斜视通常合并集合不足,而集合不足容易带动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易引起调节过度。调节过度就是指调节不能放松、调节痉挛,视疲劳症状加重,增加用眼负担,需听从医生指导给予眼药水或者进行视功能训练减轻症状。
③戴镜后定期复查,检查视功能,根据视功能变化情况改变训练目标和方案。
④对于伴有斜视的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不仅要关心塑形镜验配的过程、塑形的效果,更要重视患儿双眼视功能与斜视的变化情况。把调节、融像、屈光度的改变和裸眼视力综合考虑,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个性化方案,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案例分享:
明明,8岁,.1.11来院,发现视力差三年,曾两次配框架眼镜,屈光度变化快,为进一步治疗来院。
综合验光:OD-3.75DS/-1.00DC*5---0.9+OS-3.75DS/-1.00DC*---0.9+
眼轴长度:OD24.89mmOS24.70mm
角膜映光:-10°~-15°(可控正位)
三棱镜+遮盖后查眼位:33cm-20△6m-20△
四孔灯:40cm正常5m单眼抑制
医生诊断:①中度近视②间歇性外斜视③双眼视功能异常
医生建议:①患者有间歇性外斜视,建议先手术治疗再进行配镜矫正,家长提出暂不考虑手术,要求配角膜塑形镜;②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同时针对间歇性外斜和视功能异常做视功能训练;③定期复查。
明明同学在等待镜片期间开始视功能训练,每周3~4次。
训练一个月后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在戴镜一个月内,角膜状况良好,角膜地形图定位稍偏位,视力在0.6~0.8之间,继续训练两个月后,复查:VAsc:OD0.9OS0.9
.10.8复查:
角膜映光:-10°(可控正位)
三棱镜+遮盖后查眼位:33cm-15△6m-15△
四孔灯:33cm正常5m正常
.4.5复查眼轴:OD24.97mmOS24.79mm
总结:明明同学年龄较小,已经中度近视且伴随间歇性外斜,度数增长快,在家长不考虑斜视手术的情况下,为了帮助更好的控制近视,医生建议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期间同时配合视功能训练,斜视度稳定,视力可达到0.9左右,塑形稍偏位,眼轴增长缓慢,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众所周知,近视所产生的视力危害对于儿童青少年是不胜其弊,而斜视无疑是加重它的“帮凶”,对于近视伴有斜视的孩子,利用角膜塑形镜来进行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斜视患儿家长在注意矫正斜视的同时,不要落下对孩子近视发展的干预与控制,不仅仅是斜视手术后的孩子可以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在一定斜视范围内的孩子,验配角膜塑形镜还可减缓斜视的进展从而避免手术。但是,斜视伴近视的孩子验配角膜塑形镜必须在专业的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需要配镜医生和验光师准确的判断,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