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微观迭部之声电台
文
谈俊昌
本期主播李啸
思绪在高吉幽深的巷道行走
高吉村,离县城65公里,因境内有八个山头而得名。
秋初正午的阳光闷热而潮湿,空气中的水汽似乎也被凝结。在明晃晃的阳光映射下,若不留意,很难让人相信,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乡村,会有如此现代化的民居。而那些古旧民居依然维系着固定的走向,也就是这些民居的主人,用非常隆重的礼仪,接待了成百上千的红军将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吉村呈南北走向,依山而建。村落有自己的繁荣史,过去这里曾是由甘入川的交通要道。
山不高,谷不峡,两面青山墨染,谷地开阔丰盈,清莹的达拉河水穿越谷底北下,-年,红军两次进入高吉,就驻扎在这个山寨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村寨召开。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叶剑英、蔡树藩、林伯渠、李维汉、李德、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朱瑞、罗瑞卿、袁国平、张纯青等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扭转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路线。是党内路线斗争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典范。做出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的决定,会议加强了党对红军的领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为最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次统一思想的大会,是一次坚定信念的大会。
走进高吉,你时常会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在一种古旧气息包绕的氛围里,让情绪陷入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而不能自拔。
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一群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错落交织的时候,脑海里首先跳出的是两个字:“变迁”。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对那些远古的、陈旧的物件,常常会让我陷入进一种怀旧的氛围并勾起对流年况味的追忆。面对这一群民居,沉湎于一种情绪中,若用“温存”二字来形容,是恰到好处的。
有人说,喜欢古旧物的人多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怀念,也是心态渐老的一种体现。
走进会议旧址,看到二层木楼,和木楼里那些斑驳陈旧的家具,对这些代表岁月悠长的深厚累积和可供鉴赏的古意,会让我感觉到一种稳定持久,安静平和。这些古旧物虽不光鲜,却自有其朴实和持重内涵。我觉得这些古旧的气息并非已与时代疏远,若忽略其表面的斑驳和沧桑,蕴含其中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
在村落里,曲曲折折安放着几条深巷,当我再一次踏进这幽深逼仄的小巷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巷道自南向北或自东向西,在一片散集着黄墙黑瓦的建筑群中,鹅卵石与水泥板铺就的小街,贯穿整个村落。在偏居一隅的乡村,放逐着一条条如此幽深的小巷,让你可以目不斜视地穿行于浮生流年,如同光阴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巷道中踱出的方步,悄无生息地回味着那个艰苦的岁月。
行走在填满暗影的小巷里,一些斑驳的阴影忽明忽暗地洒在我身上。我眯着眼睛,慵懒地行走,用旁观者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在思绪中臆想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让记忆抚摸时光深处的沉疴,巷口远处探出一些细微的动静,把一种远去的繁盛衍生并通过这声响延伸到乡村的现在。
在这幽深的巷道里,触摸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会让人发出思索的疑问,这布满沧桑的小径,什么是它的载体,是时间吗?那些已然远去岁月,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它,实在无法最贴切的语言表达。我想,那些曾经在小巷里踱出的步子,应该是沉重而自信的,就像此时我的脚步声,回响在小巷身后长长的光阴中,回响在四周的墙壁上……这种悠长的宁静,可以把我身上的俗气一点点的退去,你会感到它曾经存在的气场的力量如此巨大,如此震撼……
村子西坡上的会议旧址,在时光里静静地沉淀出一种厚重的质感,每天接纳着络绎不绝的人们来参观瞻仰。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主人,已择地重建新房,时刻保护着这座院落,把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世。倘佯于这样的一个被古老与现代建筑群包围的小巷里,空气中仿佛蕴含着独特的情感指向,似乎能洞悉人生的坎坷与悲欢。当我们细数时光,在这个村子里,做一次神态安然的旅行,在红色光芒的映照下,感悟中国革命的艰难,那种肃然起敬的感觉顿上心头,油然而生起一种敬意。
1
此刻,手抚木楼廊栏望远,山色如黛,树木葱茏,块块田畴,禾草葳蕤。暮色中,河水流动的声响清晰而又矫健,薄凉并夹带着些许雾气。在这里,我发现了在明亮光线里听不到的——静谧!而我知道,在这不动声色的时光里,其实糅合着表面的平静和内心的波澜。
编辑:赵晓丽审核:九玛草
微观丨有态度有情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