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充满了卑鄙,
口袋充满了赃物,
嘴巴充满了伪善。”
——作家·马克·吐温
「逝于年4月21日」
代表作品:《镀金时代》
……
01.无论你承不承认,或者说乐不乐意,在你一生中,总会碰上几个傻逼老板。我们努力学习,放弃早恋,考好大学,老实加班,忘我成长,像古典派成功学洗脑专家说的一样,每天掏空心思把自己变强,结果抬头一看,总还会看到一两个傻逼在你头顶晃荡,这实在不失为一桩人生悲剧。老板们如何暴露智商和人格上的双重缺陷,职场老炮一定深有体会。如果我们能尊重艺术的真实,再请一堆傻逼老板来录个节目,哪怕不播声音,不做后期,热搜率都会完爆时下那些想象力匮乏的买榜综艺。26岁之前,我一直在自由撰稿。那其实也是一个悲剧,今天且不说它。26岁之后,我觉得自己应该负起成年人的责任,做个积极、健康、有钱途的好青年,顺便去看看外面的好世界,于是就上班去了。当时的我,人已经透出未老先衰的朝气,心灵上却还保持稚嫩、天真。对外部凶险一无所知,对人心叵测毫无戒心。世界是一片明亮白色,跟炎炎夏日的冰激凌一样美丽。遇到第一个老板后,我就发觉我错了。多年后的今天回想,他可能是个职业骗子。那男的四十岁上下,婚否未知,穿一件DG短衫,我就从没见他换过。他戴深墨色的近视眼镜,一双眼睛看人总是躲躲闪闪。这种人本应该去火车站一带活动,每天把手放在游客的包里。但很不幸,他是个文化工作者,从本地日报出来,又掏钱在日报承包了一个旅游版面。然后找写手,闭门造车,写一些旅游软文,骗一些上年纪、有闲钱的退休干部前去散心,顺便赚一些景区的投放预算。我就属于闭门造车那拨人。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坐在连空调都没有的办公室里,假装见过城市周边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个风景宜人的景区,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市,然后胡编乱造一堆切身体验。主要老板也不是这么说的,照我对中文的正确理解,他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我和同事经常出去转转,从景区回来,写一些新闻纪实类的优秀稿件,而不是不足字的套路软文。那种套路的详细操作,我就不展开讲了。通常你去十八线县城的汽车站,花五毛钱上一个厕所,蹲下来,抬头就能看到一堆花里胡哨的、镶嵌着“增大”“变长”字眼的贴纸。那种软文和那些贴纸,本质上一个味道。然而,就是写这种垃圾东西。老板还恬不知耻地告诉我,只要跟他混两年,就可以成为这座城市这个领域的头牌。他的原话是,这行里,目前还没有人干得过我。初听这话,我信以为真,把白日梦做成了连续剧。后来我才回过味儿来,他说的“这行”,原来不是指当记者、写文章,而是指怎么忽悠大好青年的青春和客户的银子。实际上,以我当时对工资的渴望,工作内容我都忍了。不过是发挥近乎下三滥的想象力,把你没做过的事写成做过的。之前我给三流杂志写一些垃圾小说,干的也是这副生计。无非就是把才华重新浪费一遍。唯一不能忍的是,这位满嘴跑火车的老板,嘴里不但没一句实话,还深深侮辱我的智商。他一会儿说要带我去景区采风,一会儿说只要跟着他干就能有多么高的收入,一会儿说自己手上有一个多么大的项目,一会儿说从前这家公司走出过几个时代精英。他把一份狗屎一样的工作镶得跟他妈钻石一样,但只要一干起来,就会发现它本身既臭不可闻,还显得干它的人非常傻逼。尤其当我干完一个月,拿到一笔低得只够冲一次马桶的薪水,我就知道这事干不长久。如果我继续干下去,不仅是对退休老干部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从他嘴里说出的那家公司和我亲眼见到的公司,已经远远超过了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差距。手段最龌龊的整容女星也比不上他万分之一。02.吃一堑长一智,此后我再找工作,就不再敢轻信老板们的夸夸其谈了。当时,无情的岁月已经把我消磨成一个庸俗的社会青年,所以我第一考虑的是时间付出和账户上多出的数字是否对等。至于公司有没有一个明媚的明天,我想,以我只会写点三流文案的水准,那个明天跟我关系不大。抱着这种心态,我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那个老板见我时,以一种刚参加完美国总统竞选的自信,向我展示了他花几百块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