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宝宝健康成长,是父母的必修课。这里帮助父母应对宝宝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包含科学早教、营养及睡眠管理、常见疾病应对及安全家庭用药。帮助父母科学育儿,让宝宝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医院儿童保健医生,擅长从多个视角总结和实践科学育儿。
宝宝体检为啥是门“大事”:
小家伙那么小,生长发育好不好,爸妈们根本没法判断,体检就能很好地监测。这里的监测包括生理发育以及智力发育,看看是不是正常,及时发现哪些异常等。
像这些生活中容易被爸妈忽略的问题,就会在体检中被“逮个现行”,早发现早纠正,宝宝才能健康成长。
身高矮小——
太多的家长不了解孩子身高矮小可能是病症的表现,家长不重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科普程度不够,作为医生也需要大力去科普,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都要重视起来。不要等孩子不长了再来看医生,那时候就晚了。
家长应做到每年至少要给孩子拍一次骨龄片,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尤其是现在社会性早熟情况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身高很高是好事,其实骨龄可能已经超前很多。
儿童肥胖——
很多爸妈只顾着宝宝长肉肉,“白白胖胖才好”,恨不得宝宝一天吃N顿,每天长一两肉的,结果,引以为傲的“小藕节,一节节”,到了医生那里就是“儿童肥胖,要控制体重”。
这种“以胖为荣”的观念是要改改了,后天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能左右宝宝会不会儿童肥胖。一旦社区医生建议控制体重了,爸妈就要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还要让小胖墩们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维生素的食品,如粗粮、水果、蔬菜等。
儿童贫血——
这个爸妈就更看不出来啦,一体检,“呀,我家宝宝怎么贫血了?
原因嘛,主要是食物中摄入的铁不足造成的,但后果会很严重,能让宝宝生长发育缓慢、智力下降。
怎么破?见上图。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查项目
宝妈们看好年龄段一一对应哦
0--12个月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长、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主要为大运动发育筛查,如抬头、翻身、趴、爬、坐、站等,以及四肢及腰部肌张力检查
孩子身长体重偏低者,注意后期身高发育;若肌张力异常,提示孩子可能脑部发育异常,需做进一步检查,早期排除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疾病。
1--3岁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长、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大运动发育检查:了解孩子的肢体运动协调性,走路姿势异常的孩子应进一步检查
●言语筛查:了解和判断孩子语言能力发育情况
●微量元素及血铅:了解机体微量营养素状况及有无铅超标(不属于普查范围,但在诊断和治疗某些相关疾病时需要配合检查。)
●过敏原检查:了解过敏情况,便于避免过敏原,有助于防治食物过敏、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DQ发育商检查:了解孩子心智发展水平
●特殊专科筛查: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进行孤独症、多动症等筛查
这一时期是自闭症干预的关键时期.
3--6岁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体格检查:用简便无创的方式初步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
●视力筛查:屈光度检测,了解眼睛发育情况,预防弱视、斜视
●微量元素及血铅:了解机体微量营养素状况及有无铅超标(不属于普查范围,但在诊断和治疗某些相关疾病时需要配合检查。)
●肝肾功能:经常生病服药的孩子,可增加此项检查
●腹部B超检查:孩子经常尿床可进行睾丸、卵巢等检查,避免遗尿症影响第二性征器官发育
●言语能力筛查:筛查是否有语言发育障碍
●IQ智力筛查:了解智力发育情况,智力低于70者应进一步检查
多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应做好多动症的家庭干预或治疗,以免影响入学及学习成绩。
6岁以上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视力筛查:了解视力发育是否符合年龄大小,预防近视眼、发育迟缓或发育过快等问题;频繁眨眼、挤眼的孩子应增加抽动症专科检查
●骨龄检查:评估骨骼发育情况,预防性早熟、矮小等问题(不属于普查范围,但有复发性骨折、骨骼畸形、可疑骨质疏松的宝宝需要配合检查。)
●微量元素及血铅:了解机体微量营养素状况及有无铅超标(不属于普查范围,但在诊断和治疗某些相关疾病时需要配合检查。)
●尿常规:了解有无尿路感染、血尿、尿糖异常等,筛查泌尿系统疾病
●腹部B超检查:经常尿床对孩子可进行睾丸、卵巢等检查,避免孩子频繁尿床影响第二性征器官发育
●儿童行为评定:了解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
●IQ智力筛查:了解智力发育情况,智力低于70者应进一步检查
●注意力测试:了解注意力发育情况
●ADHD多动指数:过于多动好动的孩子应进行此项检查,预防多动症
●父母量表:了解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血常规:了解机体营养情况,有无贫血及感染,有助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学龄时期是儿童情商、智商以及各项社会功能快速发育时期,孩子的行为若超出正常儿童范围,家长应及时引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