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隐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斜视治疗
治疗斜视
斜视性弱视

07岁该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判断上小学的

说在前面:

0-7岁的重点养育目标是什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了上小学的准备?作为父母,在家庭里你可以为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做些什么?

「天使在线」内驱力实践营特约导师乐山老师,拥有10多年一线教育工作经验,她对此做了全面直达本质的解读,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01幼小衔接的目的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孩子上小学后,能很快适应,并且感觉到自信。

*让孩子上小学后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

我们就要考虑,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所做的一切,是有助于以上两个目标的,还是有损于这两个目标的。

-7岁的准备

其实,从孕期到出生,从婴儿到幼儿,整个0—7岁的阶段,孩子们都在为未来进入小学进行着准备。

头七年的安全依恋、营造爱与温暖的环境、给孩子安全的身体和情感的联结,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带孩子做事,让孩子和温暖的真实生活接触,给孩子值得模仿的示范。

允许孩子充分的地板游戏、户外游戏,允许孩子在安全的条件下探索。

除非孩子邀请,或者有伤害或者打扰到别人或者环境,不要打扰他们的专注。

避免媒体的刺激、过多的声光刺激、避免晚睡和不规律的生活、过早的符号化学习。

点击?:0-7岁该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判断上小学的12大依据(精华收藏)获取更多配套学习资料,免费好课等你领!

从妈妈孕期,到宝宝的吸吮,到抬头、翻身、坐起、用脚蹬、各种爬、站、走,都在为未来的学习做着准备。

后来小学里情绪、社交、学习有困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趴着写字、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差、不自信,大部分都和安全感、家庭氛围、婴幼儿期的运动发育错失、反射的残留、婴幼儿期过多的神经系统的刺激有关。

孩子们的原始反射的整合,需要安全感和充分的自由运动。孩子自发的自由运动,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鼓励,但不是逼迫训练,逼迫训练造成孩子的肌肉僵硬,心里收缩,效果可能相反。

通过安全的自由玩耍、孩子们的专注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歌曲、手指谣、绘画、手工、故事、偶戏,都帮助孩子的专注力、心灵感受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这些所有的活动,都滋养和发展孩子的基础感官: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生命觉,这四种基础感官里,包含着我们常常讲到的本体觉、前庭觉、手眼脑的协调,它们都是小学学习所必需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孩子在0-7岁期间,如果获得了安全依恋,并且充分的玩耍和运动,那么他上小学学习就会顺利。

03为小学学习进行感官准备

从上图可见,阅读、写字、数学、包括社会交往,有赖于视觉和听觉。

听觉与运动觉及平衡觉紧密相关。位于耳内的三个半规管是人体的平衡感受器,半规管里的液体和内耳最细微的变动,都会导致颈部、躯干、四肢和眼部的肌肉变化。

听觉能力,包括听觉合成和分析能力、听觉分别能力、听觉聚焦和过滤背景噪音的能力、听觉顺序分辨、记忆的能力、听觉理解的能力等等。

幼儿和低年级孩子更需要相对较高的美的声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修道院为了现代化而放弃唱颂圣歌,却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后果:这些唱颂有令人保持警觉的高音域震动和和声,放弃唱颂后,修道院里的人需要更多睡眠,无精打采,更易生病和抑郁;同时超过85分贝的噪音(比如被放大到分贝的摇滚乐、90分贝的割草机),会造成听力损伤。赫兹范围内的听力消失,就会导致难以分辨语音,是导致读写障碍的其中一个源头。

视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视觉能力,包括视觉聚焦和识别背景的能力、视觉分辨空间及方向、顺序和异同的能力、眼动跟踪能力、视觉记忆、视觉联想、视觉的格式塔(完型能力)、双眼协同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视觉—听觉统合能力、脑—眼—躯体协调能力等等。

视觉过程里,只有不足5%的部分是在眼睛内发生,其它超过95%的视觉过程发生在大脑里,加入了触觉、听觉、本体觉的联想,组合成了视觉感知到的世界。

在一个实验中,人们戴上特殊的眼镜,将看到的图像上下前后倒置。起初,实验者几乎无法在移动的时候不撞到东西,但经过几天的调整在之后,颠倒的世界看起来变回“正常“了——因为触觉、本体感、前庭觉,根据新的物质世界的坐向,调整了新的视觉输入,使他们的眼睛调整过来,实验者们可以毫无困难地走动了;直到他们脱掉眼镜,他们又会碰到东西和跌倒,再经历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才恢复正常。

所以,脑是通过几个感官的组合信息来形成视觉世界的。

经常看电视、户外活动不足、长期缺乏充足的自然光照,或者长期的夜灯,都可能阻碍视觉分辨能力的发展;过早过多的阅读、书写对视觉形成负担;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心中恐惧焦虑,也会影响眼球中的中枢神经的发育。

综上,听觉和视觉健康发展,有赖于孩子的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生命觉(包含了前庭觉、本体感、空间感、脚手眼口的分化和协调)的发展,有赖于孩子上下、左右、前后、对侧的整合情况,而这些发育,都有赖于婴儿期的运动模式和各种反射的整合。

04生活习惯的准备

0—7岁养育过程中,通过每天稳定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早睡早起,不迟到;上床前为第二天准备好衣服和书包;从幼儿园回来后也有每天稳定重复的节奏,比如游戏—准备晚餐—晚餐—收拾家务—洗漱—安静温馨的睡前亲子时间(比如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讲故事、抚触)。

在每日重复的生活节奏中,孩子形成强大的意志力,对他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非常有帮助。

童年,形塑健康的物质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未来生命力就可以解放出来做更有意义的学习工作,而不是在没有睡够、起不了床、要不要上学这样的事情上纠结,消耗生命力。

成人健康的生命力滋养孩子物质身体,父母的稳定温暖的情绪滋养孩子的生命力。

所以,作为婴幼儿的父母,照顾好自己,规律生活,让自己有好的生命力;给孩子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氛围,用稳定安定的情绪状态陪伴孩子,滋养孩子的物质身体和生命力,养成好的习惯,为未来学习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05情感、社交的准备

前面讲到的,安全的亲子关系,充满爱、温暖、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情感、社交健康发展的基础。

通过和小伙伴的玩耍过程中的合作、冲突的解决,孩子的语言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领导力都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触觉、和前庭的发展相关的运动觉、平衡觉,与感知自己和他人是否舒服相关的生命觉的发展,还有恐麻反射、MORO反射、两个脊柱反射、三个颈反射是否整合,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社交。

06知识学习上的准备

孩子六岁以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有少量文字的好绘本,父母抱着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指读文字。开始可以爸爸妈妈主要读,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读,可以你一句我一句,也可以分角色朗读。慢慢的,让孩子读更多。阅读时温暖幸福的氛围非常重要。当然,孩子独自在那里专注的阅读,也不要打扰他。

可以配合季节和周围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有节奏地吟唱一些图景化强的古诗,其实,很多幼儿园里也有带一些传统歌谣、古诗。

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让孩子感觉数感:

让孩子根据吃饭的人数,数和拿餐具、分坚果、分水果、分饼子。

看到天使在线数学群里,有孩子把自己的小袜子全部都摆了出来,一个个地数。

在游戏中也可以感知方向和数量。

边上台阶边数台阶的层数。

先从用实物数数量开始,慢慢的用实物进行数量的分与和。

散步时,数步子,前进正数,后退倒着数。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

我们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现在想起来,是对数学感觉的很好的铺垫。比如用双脚脚内侧或单脚脚趾夹住沙包向远处抛(脚部锻炼),用脚步数距离,还可以加上方向,数数及有增加或者减少的计算。

赢石子或者弹珠,数数量。

出手指,说两个人所出手指数量是几个的划拳游戏。

用指头把纸撕成小块,揉成小球(手指力量的锻炼)、数小球的数量,然后两个人手里都藏有小球,玩猜总共是几个的游戏。

让孩子看一眼篮子里的石头数量,马上盖上,看谁说的数量最接近实际数量,练习数量感。

这些唱数的游戏,如果孩子将来上华德福小学,一年级会有大量的这类的游戏;如果孩子将来上的是公立小学,建议在家里做这样的通过实物感受数量、数数的、实物数量的分与和游戏,充分地做这样的游戏。

进一步脱离实物的数量计算、符号化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式,都留给孩子上小学学习。

这样,孩子处于一种对数量及其顺序、方位,很有感觉,但是又没有学过算式的状态,上小学后,就最容易觉得有兴趣,需要好好听课好好学习的状态。

不要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学小学的教学内容。过早学习小学的内容,会造成以下问题:

一是耽误了孩子玩耍运动发展感官的时间;

二是因为孩子发育不够,会感觉到困难,对学习产生压力感,对学习一开始就产生不好的感觉;

三是如果孩子费了很大的功夫,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已经学了,等他上学的时候,课堂上的内容都是他已经熟知的,我们知道,太难或者太简单都无法引起学习兴趣,孩子就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养成坏的课堂听课习惯。等到三年级,课堂内容他不会了,可是坏的听课习惯已经养成了。

07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育到可以入学的程度

下面,是常见的华德福学校入学观察的内容。

老师们不是根据其中一项观察指标来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上小学的准备了,是综合考量的。

达到可以入学的状态,不需要对孩子进行特殊的训练,应该是孩子通过在适合的环境里充分的游戏玩耍、与人互动,自然发育而成。

这只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时点的观察,所以,请不要用观察到的情况固化对孩子的了解,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身体方面的观察:

婴儿肥的样子消失,面部的轮廓比之前更清晰;

脊椎开始出现S型曲线;

肋骨龙明显从腹部区域分离出来;

在他的肋骨和骨盆之间,有明显的腰身;

孩子长高了,就是我们说的抽条了,显得手长、腿长;

手腕、脚腕处出现弧线,脚出现明显的足弓;

开始长恒牙了,乳牙脱落了;

通过一些活动观察:

身体、颈、头部端正的情况下,两手分别,轻松地,经过头顶,可以摸到另一边的耳朵;

观察孩子握手时拇指与其他手指是分开的吗?(也观察孩子手的主导边)

观察孩子的眼、耳、手、脚的主导边是否已经显化?这个观察,是通过多个活动来进行的,来确认孩子的主导边已经稳定,还是偶然在使用哪一边。入学时,孩子通常主导边已经显化,但是孩子分辨左右的能力还要到八岁以后。

上楼梯时能双脚交替吗?

走路的姿势如何?双脚各个部位是如何接触地面的?

通过一些运动游戏(包括爬行),观察孩子是否还有一些反射的残留。

平衡觉的观察:

走平衡木: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还是快快地通过;无法一步一步慢慢走过平衡木的孩子,可能无法安静地坐着听课。

单腿站立时稳定吗?还是向后仰?肌肉过于紧张还是过于松弛?

观察孩子单腿向前和向后跳跃、双脚跳跃,观察孩子的运动觉、平衡觉、本体感、空间感;

通过各种运动,包括沙包活动、球类活动,观察孩子身体的伸展,及上下、左右及对侧的分化和协调性;

以脚尖站立,并以脚尖行走的情况(观察孩子脚部反射的整合情况、上下的分化和协调,也观察孩子的腿的主导边)

视觉、抓握情况的观察:

比如老师拿着一个东西动,让孩子视觉跟踪,观察孩子的眼球运动,是否有无法跟踪、眼球跳跃、斜视等情况。

接和抛软球/沙包时,孩子的视线能够跟踪软球/沙包的移动;

接和抛软球/沙包时,孩子抓握和放开的动作是否正常;

球迎面而来时是否害怕?

孩子是否能够以单手将一个球抛向空中,并以双手接球?

抛接软球/沙包的时候,双臂不是幼儿的姿势;

双手、双眼过中线是否有困难?

精细动作的发展的观察:

能够自己穿脱衣物、扣上衬衫的纽扣、系上自己的鞋带、或者打蝴蝶结吗?

能够灵巧地穿串珠或手指编吗?

能够做一些家务事吗?比如摆放餐具、清洗和擦干碗盘等等

情感与社交的观察:

是否有能力照料自己的吃、喝、洗和去卫生间的需要;

有能力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老师或家长的注意力,能够安静地等待轮到自己;

玩耍中能够感受和考虑他人的需求,有能力给予;

有自己的意图,同时跟随权威(老师);

可以放下自己的冲动,觉察和尊重到环境和团队的需要

有能力跟随指令,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而不是中途被其它事情吸引而忘记了完成任务;

有能力在上学期间不依赖过渡客体,例如拇指、毯子等;

开始设计游戏,喜欢诡计、计划和策划;

了解对时间的感知:

通过对话,了解孩子对“今天“、”昨天“、”明天“的时间过程的感知情况。

倾听和了解孩子语言发展: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放松的时候,能表达出自己所想要说的话,清晰流畅,用词是否丰富?

喜爱幽默、谜语、打油诗、韵律,玩傻傻的语言,淘气的语言,显示出对语言和语言的威力的新的认识;

喜欢耳语,保有秘密,显示出对内部和外部区别的意识;

在老师要求时,有能力搜索记忆,进行所要求的回忆,能以完整的句子复述(比如昨天听过的故事)

观察孩子是否显示出思考的初步发展:

发展出对具体情况的简单的因果的思考,语言中出现“如果”,“因为”等关联词语。

观察孩子是否一定的专注能力:

能够在一项任务上专注10—15分钟

观察孩子的跟随的能力:

孩子可以调整自己的兴趣,来跟随和配合老师吗?孩子能够倾听老师说话吗?准备好入学,意味着取代模仿的冲动,孩子能够接受大人言语指导了。

准备好上小学的孩子能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手、脚的活动。

观察孩子的四元的发展情况,这个因为相对专业,我们这里就不讲了。

观察孩子的绘画:

通常,在入学测评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会让孩子们经过一定程序的跳跃运动之后,坐下来画人房树,作为观察孩子发展状况的参考。看孩子的画是比较长的话题,这里就不详述了。通常,做好上小学准备的孩子,画中会呈现天空和大地,人和房子已经落地,并且平稳,树会扎根于大地,树上结有果实。

通过画画,也观察孩子的坐在桌子前的身体姿势、握笔姿势,观察是否有反射残留,手部肌张力情况。

在学前或刚刚入学这一发育阶段,男孩大约比女孩要晚6个月。

即使年龄已经到达国家规定的入学线,比如六岁,或者六岁半了,如果老师和家长观察到孩子还没有做好入学准备,那么宁可晚一年上学。

遇到不少一二年级的社交和学习困难,都和小男孩过早入学有关,如果晚一年,在一二年级遇到的困难就会小很多,孩子会更容易一开始就对学校学习获得好的感觉,更容易积累正面经验,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所以,特别建议没有准备好的小男孩能晚一年,七岁以后再入学。

另一方面,即使孩子有发育迟缓的情况,也不要过晚入学,不要在八岁之后才入学,避免孩子感觉自己像是班级里的大象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让孩子很不舒服。

在孩子准备好,才让他上小学,是对孩子上小学最好的铺垫和帮助。

0—7岁,要保护好孩子的生命力。过早教孩子太多的知识,就错误使用了孩子的生命力,等于果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去摘取,等于拔苗助长。

七岁左右,对物质体的形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生命力(以太体)可以用于形成抽象概念及轮廓明确的心智图像。直到现在,他们才能理解并记得课程的内容。

08家庭为上小学做准备

1、温暖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比选择哪个学校更重要

当夫妻两人对选择上哪个小学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一般会建议妈妈们:

先充分倾听先生的想法,复述其中所有你认同的部分,描述你们的共同目标,看到先生的动机;之后再说自己的想法,和先生充分沟通。

上一年春天的时候,在我接待一对父母的过程里,原来,爸爸是坚决反对妈妈的看法的,经过这样的倾听过程,爸爸居然同意妈妈来做最后决定了。当然,最后让爸爸听妈妈的,并不是沟通的目的;沟通的目的,是让两个人都真的“听到对方“。

如果在充分沟通后,两人的看法还是无法达成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会建议其中一方,特别是妈妈放下自己的坚持,去信任先生。因为温暖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比选择哪个学校更重要,因为被信任,爸爸也会更多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避免母子联盟。

我儿子幼儿园毕业时,我家先生不同意他上华德福小学,我一边跟他讲为什么我想让孩子让华德福小学,另一方面一直跟孩子爸爸说:“你是老大,你说了算。”所以,我儿子一年级上的是公立小学,后来孩子爸爸主动同意转去华德福小学了;如果当时孩子爸爸始终坚持要在公立小学,我也做好了给孩子营造支持的家庭环境的心理准备。

2、不要让家庭为孩子上学承担过重的负担

在接待来求学位的家长时,如果家庭意见不一致,或者家庭住址距离学校太远,或者家庭经济压力大,我都会建议家长谨慎选择,最好放弃选择我们学校。

家庭意见不一致,上学时,孩子内在也会有分裂,无法全然地投入学校生活;家校距离太远、或者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会让孩子有压力——背负为了自己上学整个家庭不堪重负的压力,即使家长嘴上不说,孩子也能感觉到,这对幼小的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健康的。

3、可以有仪式感,庆祝孩子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比如,在孩子6岁或者7岁的生日这一天,在生日蛋糕和贺卡上,写孩子的大名,正式告诉孩子,以后,在家庭和亲友以外的地方,爸爸妈妈都都将称呼你的大名,这是对你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孩子的尊重。

除非孩子无意识中承担了本该成人承担的东西,大部分时候,孩子是很喜欢被当作大孩子对待的。

在孩子上小学前,全家人一起拍照留念或者聚餐,也是很好的庆祝方式。

4、让孩子参与到上小学的准备过程中

可以带孩子到即将上学的小学门口走一走,如果被允许,还可以进入学校熟悉一下环境,看看教室、图书馆、操场、洗手间……熟悉感会让孩子更安心。

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购买书包、文具、校服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一种我为我的事情负责的感觉。

5、避免给孩子负面暗示

有的家长,从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小学后适应有困难,产生焦虑,在孩子在场的时候,流露出这种担心,就给孩子了一个“上小学困难”的暗示;另一极,过度渲染理想化小学也不可取,可能会让孩子在实际上学后有失落感。

6、让孩子有意识于上学是干什么

在《给教师的实践建议》一书的第四讲,施泰纳说到,孩子们入学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注意他们来上学的原因。”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上学是为了学习一些东西。施泰纳给第一天来上学的孩子们说的话可以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你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各种不同的东西呢?你们肯定认识一些成年人,一些大人,而且你们肯定已经注意到,他们能做你们不能做的是事情。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有一天你们也能做大人能做的事情。这样有一天,你们就会做那些你们现在还不会做的事情。”

唤起孩子们对前辈尊重的微感受,引导他们尊重长辈,让他们带着尊重和敬畏的感觉,去看待前辈的成就。要毫不犹豫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老师的目光比他们看得远。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够出于对父母和老师的爱,以及对老师的权威感而学习。

为此,施泰纳建议给孩子们说:

你们看,大人们都有书,他们会读书。你们还不会读书,但是你们将学习阅读。等你们学会了阅读,你们也能拿书来,像大人那样从书里学习。大人能写任何自己想写的东西,你们也将学习书写。大人还能算算术,你们也必须会算算术才能过生活,比如买吃的东西、穿的东西,都需要算算术。你们将来还会学代数。

这样,让孩子有意识于自己上学是去干什么。

7、让孩子有意识于双手是用来工作的

也让孩子意识到双手的意义。施泰纳建议老师们可以对孩子们说:“看看你们自己,你们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这两只手是用来工作的,你们可以用它们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

孩子应当不仅仅知道自己有手,而且还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双手可以用来工作,这与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件事,二者之间有微妙的区别。

讲完双手的作用之后,可以带孩子做一些需要用双手做的工作,比如画画,比如做家务。

补正教育、治疗教育、布隆贝格韵律运动等课程内容。

《唤醒童心》,(美)韩纳馥,何兆灿、蔡慧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拓展阅读

0-7岁该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我们为您准备许多免费福利课程,点击下方图片或链接获取

?0-7岁该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判断上小学的12大依据(精华收藏)

END乐山老师线上线下经典好课推荐

线上:

本文摘选自由乐山老师带来的「天使在线」经典好课——有内驱力的孩子,能够主导这一生

内驱力半年度实践营,目前正在进行第3期,敬请期待第4期及相关系列课程。

线下:

你和真正的自己中间,隔了一道内驱力

回到身体,真实地改变,联系天使小助手或进入底部评论区的链接报名!

更多经典好文

?华德福孩子去了公立小学是什么样?

?幼儿园老师修炼宝典

以生命带动生命,照亮孩子的童年

?中小学教学经典资源库

引领孩子成为真正能适应未来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经典好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xsxrs/13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