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文艺”为老挝资讯网倾力打造的老挝文艺交流社区,为热爱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摄影、书法绘画、古玩收藏等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欢迎各界人士来稿。交流投稿请添加
陈琳,男,出生于四川合江,成长在特殊年代塔里木新疆。擅长油画、诗歌、散文以及游记写作,作品常刊登在东南亚国家杂志、报刊,油画作品以民间生活和人物肖像为主。著有《行走东南亚》《天堂之梦》等著作。
风情老挝(二)从年建立澜沧王国以来,年法国入侵,沦为法国殖民地,年被日本侵占,年恢复独立。年法国再次侵入,老挝人民经过九年的抗法战争,迫使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但不久又被美国取代了法国,又经过多年艰苦而残酷的抗美救国战争,年又一次签订日内瓦协议,成立了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仅-的三年中,美军在老挝投下了万吨炸弹[如今在老挝还能看到许多的战争痕迹]。年8月,老挝人民粉碎了美军的特种兵部队在老挝发动的黑狮战役和对查尔平原的扫荡,奠定了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基础。年老挝民族联合政府成立。年5月美国关闭了在老挝的美联储,6月美军撤出老挝,12月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布面油画《苗家童趣》作者:比尔陈琳创作年代:年老挝崇尚的是男女恋爱自由,每逢节庆日,青年男女都有歌舞聚会,地点多在村中庙宇后面的开阔地,这是年轻人择偶的良好时机。晚间,少女们穿红着绿,排成行,席地而坐。男子像将军检阅士兵一般,逐一选择,看中心上人后,便蹲下身来诉以情歌。女的仪态大方,认真地听其倾诉,如接受其爱,便和歌示意。否则,默然无声,表示拒绝。男子便悄悄离去。彼此之间严守规矩,不得越雷池一步。除了这种集会外,家有少女,男友到访,轻歌一曲,表示其爱慕之情,女方父母多为表示欢迎,悄然掩门而出,让女儿与男友自由谈情。布面油画《情之话》作者:比尔陈琳创作年代:年老挝的妇女地位很高,结婚时,一般都是娶夫入门。妻子当家作主,管理家庭的一切事务。二00四年,我的小工阿西和移民局的阿连结婚,邀我去参加。在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在村长的陪同下去庙里听经,礼佛和斋僧。接受寺庙的婚前教育。因为阿西平时管我叫“爸爸”。所以礼待较高。我被安排在里屋,和阿西的父母坐在一起。新娘穿着的是一条宽大的沙龙[长裙],下摆是由有各种图案的手工剌绣作底边,在腰部作了两次重叠,系以纯银的腰带,富丽华贵。披以精美的长巾由肩斜系至腰的授带。发髻梳至头顶堆起,磊成塔型,高耸挺直,插上金簪。赤脚,戴上耳环。这是老挝妇女的传统装束。她们走路目不斜视,说话轻颖如歌,真有一种文静端庄之美。布面油画《心之愿》作者:比尔陈琳创作年代:年婚礼的场院内歌声阵阵,男女们自由舞蹈。歌声婉转悠扬,舞蹈轻慢斯文。因为我这时扮演的是长辈,所以不敢放肆。一阵鞭炮过后,男方迎亲队伍出现在村头。新郎阿连头插茅草,手提战刀。下装着直角丝巾,在腰间围绕做了两重捆扎,然后将底端向后抽回至胯下,钩挂于腰围间,形成一种灯笼裤的式样。上穿短袖花边窄衣。著以传统的老挝男子装束,酷似远古出征战士。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之势。新郎在众多的壮男亲友簇拥下,被女方的娇女亲友拦在了通往阿西家的大路上。女方一长老用新酒洒在新郎的脚上,双方载歌载舞,相互敬酒。女方的人就是不让男方前进一步。男方的亲友发起了几次的进攻,才得以过关,来到阿西的门前。女方的亲友又围了上来,阻止新郎进入。男方的攻势这一次更加的猛烈,他们围困了领头的长老,冲了进去。在新郎情歌一曲后新娘和以情歌,并接过战刀,置于正堂的刀架上。女方则用长长的红绸拴住新郎的手,将新郎引之登堂入室。婚礼便举行在僧人的面前。亲友们席地而坐。堂屋中央有两个铜盆陈列,盆内置满礼物和双方亲友的祝词。一对新人对面而坐,捧持盛有糯米的铜盆,由村长牵手,亲友们相互传看结婚证书为之证婚。僧人诵经祝福,将一条彩带罩在一对新人的肩上,然后亲友纷纷给新人拴线祝福,婚礼于是宣告完成。新郎从此就将生活在新娘家了。然后就是亲友们歌舞用餐。这样一直要热闹三天。布面油画《大山的声音》作者:比尔陈琳创作年代:年如夫妻之间,丈夫远出,三年音信断绝,妻子则有权改娶。丈夫疑妻有外遇,便以花束置于枕边,试探妻子对花束的取舍弃置,而做出离合之答复。(未完续待)来源
陈琳油画
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