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追求真实是医生美德,但是有时候也要“难得糊涂”。
前一阵子三院为退休职工体检,轮到我值班时,遇到一位86岁坐着轮椅的老人,神态上有着那个年纪特有的平静和疏离。一进诊室看到我的一瞬,她像被唤醒一般脸上忽然就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她嘴角含着笑问我:“你认识我吗?”老职工86岁了,31年前退休,那时候我10岁,确实没可能有交集,我刚想说不认识,抬头一看遇上她满怀期盼的眼神,我忽然改了主意。
“对,阿姨,您看着真的好面熟啊!”
没想到她眼里立即露出矍铄的光芒,像个顽皮的孩子得到了糖果一样高兴,赶紧回头对扶着轮椅的儿子说:“你看,你看,还有人记得我!”
或许,她把我当成了故人。
她故意把那个“还”字说的很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寻常了,体检之后,我给她讲了讲眼部情况和注意事项,她也给我讲了点老三院的往事,提起当年工作的情形她特别有光彩。
送走她之后我心理忽然有点酸涩。医院的工作一定给过她很多成就感吧,或者她也曾经是风云人物,有过跌宕起伏的过往,但随着岁月无情,一切都渐渐远离,如今暮年,曾经的同事、朋友都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当年的情状也只能在某些触动下追忆,见到我这个和她记忆里某个影像重合时,我的肯定让她有了追忆的理由,往昔或平淡或绚丽的种种都涌上来,以供咀嚼回味。
还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个12岁脑瘫的患者,孩子脑瘫走路不稳,脚跟不能着地,因为有间歇性外斜视,找我复查。在查完眼睛后,我和孩子妈妈讲了讲注意事项和眼镜度数调整的方案。因为这个孩子我已经来看过多次了,所以和我很熟悉,临走的时候,孩子突然回过头问:“叔叔,我以后走路也会好吗?”
孩子的眼睛眨啊眨的,其实康复医生已经下了结论,这孩子康复治疗进行五六年了,情况基本稳定,不会再好了。
“一定会的!”我一面暗自叹息,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回答他,一面安慰自己,也许这世界上真的有奇迹发生,没准因为我善意的谎言,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他能持之以恒康复治疗,说不定哪天真的有奇迹发生。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都要求我们不能说谎,要诚实。可世俗生活里,某些特定的场合,善意的谎言可能会比赤裸裸的真实更加温暖人心,愿每一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暖以待,饱有希望期待未来。
作者简介赵林
◆◆◆
医院眼科医生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系统学习过斜视及视光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8年,对眼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能熟练完成斜视、白内障等眼科手术。
擅长斜视弱视的诊治,开展了微创斜视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获得良好效果。弱视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对各种复杂斜视手术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后斜视、分离性垂直斜视、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等疾病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