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带着小孩来看病说是不是斗鸡眼,也就是医学术语“内斜视”。其实,外斜视也是儿童斜视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以间歇性外斜视尤为常见。
间歇性外斜视表现为儿童在注意力不集中、瞌睡、疲劳或生病时发生一只眼往外斜,即在融合代偿机制下降时才暴露出的外斜视,另一个常见症状是患儿畏光,在户外日光下,常常闭合一眼,其原因不明,这类斜视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外斜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最后可发展成为恒定性外斜视,损害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在眼科临床上可分为:分开过强型;集合不足型;基本型;类似分开过强型。此外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合并有A-V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视,如DVD等。
目前对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年龄仍有争议,一般认为,患者年龄大于3岁,外斜视的频率越来越高,眼位得不到有效控制,检查斜视角大于15个三棱镜度就可以达到手术指征了。
孩子歪头看东西要小心斜视、弱视
其手术目的主要是消除儿童由于外斜视造成的心理问题,尽量矫正眼位,而且期望远期能够保持双眼正位,目前认为对于儿童的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术后近期内保持一种内隐斜或者小角度内斜视状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眼位,具有稳定功能治愈的作用,手术后的复视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刺激,能够促进融合功能的恢复,对将来眼位的稳定、双眼单视的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众眼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