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说到漠河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词就是“冷”,可是经过几天的采访,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营房的新,官兵的暖,站主官的帅,七棵松的奇。所有的这一切汇聚在一起就勾画出了被称为“北极第一站”的漠河雷达站。破解北极雷达兵的“金睛”密码文/田旭辉郝茂金邵文杰图/曹占礼激动,是我们飞往漠河时的心情,大多数人早就听说过,但从没踏上过祖国最北端的这片土地;惊险,是四月的漠河,车辆依然会因为结冰而差点滑进路边的白桦林中;惊喜,是看到湛蓝天空下装有防辐射装备的新式营房;振奋,是年轻的战士熟练地操作兵器,而天网在白雪皑皑中不停旋转;感动,是在依旧寒冷的春天里,听到的那许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一进营区,环顾而去,如弯弓待发的雷达天线直刺苍穹,崭新的现代营房如卫士般巍然屹立,行进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口号响亮、歌声高亢,官兵们个个精神抖擞。身处之中,让人精神一振。站在雄鸡版图前思考:此雷达站是全空军地理位置最北、战区空军自然气候最冷的雷达站。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的小远散单位,官兵干劲从何而来?在雷达阵地旁的一片松林中,高高耸立着七棵百年古松,它们虽经过年的烈火洗礼,却如同卫士般巍然屹立。为了铭记和传承雷达站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凝聚其中的精神财富,官兵分别为它们取名“创业松”“毅力松”“奉献松”“志向松”“勤勉松”和象征主官团结的一对“团结松”。在“七棵松公园”旁边的一片年轻樟子松树干上,数十个刻有官兵名字的红色小木牌格外引人注目。凡是获得师级以上表彰的官兵都可以在里面认领一棵松树,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4月26日,这片“英雄林”中,2棵松树又有了新的主人。去年,站长马东平和老指导员李佳宁被空军评为“一对好主官”,雷达站全体官兵组织隆重的入林仪式。如今,每当组织重大活动,都要组织官兵来到“七棵松”下,讲站史、忆传统,用一代代官兵的感人事迹,激励大家珍惜荣誉献身使命。每当新兵下连、老兵复退时,官兵都会来到“奉献松”“英雄林”前静静站一会儿,想想自己“为连队做些什么、为连队干过什么、为连队留下什么”,许多心愿都留在了这片静静屹立的松林里。“我走了,请让我的树继续替我守边关吧。”年11月,四级军士长韦春松退伍离开部队前,走进连队“英雄林”,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松树面前站了许久,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寒风一吹,热泪瞬间凝结,挂在脸颊上像珍珠一样,映着阳光闪闪发亮。韦春松的女儿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年春节,不满一周岁的小潘荣在跟着妈妈来东北陪爸爸过年时,因为当时太小经不起折腾,刚到连队就开始高烧不退……从此,落下了到现在也无法查清病因的双眼斜视。由于韦春松工作忙,女儿班里的同学只见过小潘荣的妈妈,没有见过韦春松,便开始议论:“韦潘荣的爸爸不要韦潘荣和她妈妈了。”懵懂的小潘荣听久了,便开始回家质问妈妈。后来,任凭妈妈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去,哭着喊着要见爸爸。为了满足小潘荣的这一愿望,站领导专门把韦春松的探亲假调整到了暑假前。临行时,指导员程龙还把韦春松的军装塞进了行囊,说道:“小潘荣是我们军人的女儿,让你把军装带回去,就是想让你穿军装领着小潘荣在学校里转一转,让她的同学们都知道小潘荣不但有爸爸,而且还是一个穿着空军蓝的爸爸!”一年做成几件事不容易,几十年把一件事做好更是非同寻常。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漠河雷达站连续41年情报合格率%,创下空军雷达兵历史上情报合格率最高、连续时间最长的纪录,靠的是什么?对于位于祖国最北端的北极雷达兵来说,最难处理的就是两类空情,一类是境外偏离正常航线、存在擦边入境可能的各种航空器;另一类就是境内护林、巡线的直升机、小型运输机。前者是因为速度快、无应答、威胁边境空防安全,后者是因为高度低、速度慢、飞行无规律、兵器易受遮蔽和干扰影响。丁零零……年3月27日,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雷达站的安静,全站转进一等战斗值班,战勤官兵立即奔赴各自岗位。雷达显示屏上,一个不明目标正向我边境线接近,预计十分钟将进入我境。指挥员程龙迅速下达一道道指挥口令,各值班人员依令而行、按规操作,将雷达调整至最佳工作模式,牢牢锁定不明空情。与此同时,操纵员沈旅持续跟踪目标,研判该批目标的性质和飞行意图,电波不断、键盘急敲,把每一点情报都迅速传递上报,为上级指挥所正确处置赢得先机。正当大家全神贯注处置这批情况的时候,操纵员沈旅又在雷达屏幕上发现一批目标,初步判断为上级通报的校飞情况。因目标飞行高度低,加之受地物干扰,目标若隐若现,跟踪掌握十分困难,“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最复杂的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了”,指挥室的气氛顿时严肃起来。指挥员程龙一边指示增开雷达,加强目标搜索,一边发出一系列口令,指挥沈旅连续采取多种战斗操作手段,在成片的干扰区中找寻目标的轨迹,采取人工方式硬是将这批小情况从复杂的地物杂波中拣了出来,圆满完成任务。正是源于无数次正确处置异常情况,源于日常空防每批情况的认真对待,源于24小时的高度警惕,雷达站实现连续41年空情合格率%。战场上只有人人素质过硬,才能打得赢。指导员程龙刚到站里时,对雷达操纵是个“门外汉”,刚开始参加训练时常常是顾得上刻度忘了方位,看清了距离混了批号,口报成绩几次都是0分。那些日子,他就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每天都训练到后半夜,年终考核成绩走在全站的前列。不少官兵讲,主官训练这么玩命,我们没有理由练不好。主官带干部、干部带骨干、骨干带一片,使站里始终保持了你追我赶的强劲训练势头。对漠河雷达站的官兵来说,等级转进已是“家常便饭”,仅采访的当天,我就几次见到官兵们“跑一等”。站长马东平告诉我,他们是距边境线最近的一道空中防线,每当遇到边境抵近侦察、压境飞行的情况时他们都会第一个转入一等,每年等级转进百余次……”说话间,忙活了一天的官兵还没来得及合眼,几声急促的电铃声骤然响起。“一等转进!”值班员话音刚落,一号班人员箭步如飞,消失在夜幕中。漠河雷达站位于祖国北极,号称“北极第一站”。这里享有两个“之最”:空军最北的前哨雷达站;驻地最低温度-57.3℃,是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低的温度。这里地处偏远、气候恶劣、高寒寂寞给官兵留下了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记忆?漠河冰天雪地的时间长达8个月,年供暖时间也需8个月,作为站里烧锅炉的司炉工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一年,烧锅炉的老兵眼看要退伍了,站领导正发愁无人接替时,操纵班长韩先伟主动请缨。让曾经带出集体三等功的韩先伟来烧锅炉,党支部觉得有点委屈他。而他却说:“当锅炉工关系着全站官兵的冷暖,这对我来说是‘重用’而不是委屈。”就这样,韩先伟当锅炉工一干就是七八年,不仅年年冬天把炉子烧得红红火火,还年年节省一笔可观的取暖费。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冬天,他总要到原始森林的雪地里去扒枯木头来取代煤块。一天,韩先伟正拿着板锹往锅炉里添煤时,突然晕倒在锅炉旁。战友们见到韩先伟高烧不退、呼吸微弱,便拆下床板、找来绳子,制成简易担架,轮番抬着这个将近2米高的大个子,趟着厚厚的积雪向山下跑。经检查是因长时间吸入极冷空气,肺部被严重冻伤。医院无法接治这样的伤员,只能到距离驻地医院去救治。经过五天五夜的紧急抢救,人是救过来了,但右肋下却留下了一条20多厘米长像蜈蚣一样的大刀疤,成为韩先伟永久的纪念。就因为这,已经列为提干对象的他被卡在了体检不合格上。战友们都为他惋惜,而他却说:为站里建设做出牺牲,值得!“雷达站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有时听起来很简单的事,在这里却显得格外不容易。”一路上,邵主任不断地讲述着雷达站的故事。去年四月,站长马东平突然接到岳母从旅驻地打来的“东平,小锐今天要生了,你赶快请假回来。”放下岳母的电话,马东平既欣喜又发愁。尽管马东平早就答应妻子分娩时一定陪在身边,但妻子提前一个月临产却让他措手不及。正当马东平为大雪封山犯难时,一个电话又打了过来,医生告诉他:“你爱人难产,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急需你来签字……”马东平把连队的事情同指导员交代后,踩着半米多深的积雪,连滚带爬地跑到了山下……可还是因为交通不便,离机关太远把孩子给耽搁了,长时间的窒息,让儿子马铭泽留下了重度脑损伤后遗症。后来,妻子王锐也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打击和每个月上万元的医疗费用,变得精神恍惚……每当想起至今不会走路、也不会叫爸爸、妈妈的小铭泽,还有每天都医院康复的妻子,他都会心酸不已。然而,现实中的马东平却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任站长三年,两次带队参加上级指挥所和旅里军事训练比武,三次夺得个人第一名和集体第一名。因为在马东平看来,只有把自己练硬了,把连队带强了,才能在部队多干几年,才对得起千里之遥的妻子和儿子。近两天的采访中,我被漠河雷达站官兵以苦为乐、以站为家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版权:《解放军生活》经授权推送,转载请注明出处刊期数目:06015期本期编辑:张鹏飞金新校对:石瑞投稿邮箱:zhangpengfei_5sina.
治白癜风公益援助早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ouluxieshi.com/mbxxs/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