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受限
眼球运动受限是麻痹性斜视的主要体征之一,主要表现在麻痹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由于眼外肌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因此当某一限外肌出现不全麻痹时在单眼运动的检查上可能表现为完全正常,但在双眼运动时就能表现出受累眼运动的不协调性,尤其是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注视时,受累眼的运动受限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2.眼位偏斜
眼外肌麻痹一般引起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斜。例如右眼外直肌麻痹时,因外直肌为外转肌,故患眼向内偏斜。
3.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不等
第一斜视角,又称原发偏斜(primarydeviation),是指用健眼注视时,麻痹眼的偏斜度。第二斜视角或称继发偏斜(secondarydeviation),是指以麻痹眼注视时,健眼的偏斜度。麻痹性斜视者若用患眼注视,为维持患眼在原在位(第一眼位),必须有过强的神经兴奋到达麻痹肌,健眼的配偶肌也接受过强的兴奋,表现为功能过强,故第二斜视角比第一斜视角大。
4.斜视度因注视方向而不同
由于麻痹的眼外肌功能障碍,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受限。当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因该方向有运动障碍,故斜视度明显加大;向相反方向转动时,因为肌肉功能正常而没有运动障碍,故斜视度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因麻痹肌在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时所起的作用不同,故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的斜视度也不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视时,斜视度最大。
5.续发共同性
一条眼外肌麻痹后可引起同侧眼和对侧眼其他肌肉的功能失调和继发变化、以右眼外直肌麻痹为例右外直肌麻痹后,其拈抗剂——右内直肌功能亢进;其配偶肌——左内直肌功能过强;其间接拮抗肌——左外直肌功能减弱。此时出现双眼内随肌功能亢进和双外直肌功能不足或丧失。经过一段时间后,麻痹肌的功能部分恢复,这4条肌肉的功能也逐渐协调,表现为双眼内转功能亢进和外转功能不足的内斜视,且具备共同性斜视的特征,称为续发性共同性内斜视,与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不容易区别。
6.代偿头位
代偿头位是利用代偿注视反射以代偿某一眼外肌功能的不足,使能在一定注视范围内不产生复视,保持双眼单视的异常姿势。一般来说,将面转向复像距离最大的方向,即麻痹肌作用的方向。代偿头位由三个部分组成。
面向左/右转,以克服水平性复视。当水平肌麻痹时,面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即面向左/右转,眼向相反方向注视。
颏部上仰或内收,即头部上仰或下俯,可克服垂直性复视。上转肌麻痹时,颏部上仰,眼向下注视;下转肌麻痹时,颏部内收,眼向上注视。
头向左/右肩倾斜,以克服旋转性复视(即物像倾斜)大多数是向低位眼侧的颈肩倾斜。
麻痹性斜视的代偿头位,常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尤其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可保持多年不变,重症者可引起眼性颈斜,并发生颈和颜面的肌肉和骨骼的改变。陈旧的麻痹性斜视,由于有续发的肌肉改变,代偿头位常不典型,甚至消失。
福盛康|眼视光
一家专注视光教育与仪器研发的企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