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平均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无论是对于小学还是初高中,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学龄阶段儿童青少年由于平常作业增加,用眼强度增加,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转换,初高中转换时期更为明显,这个阶段度数也容易引起比较大的变化,迅速发展为近视。这也是许多家长觉得之前都没有近视,怎么现在就近视了的原因!
1:小学阶段儿童的近视更需要进行及早干预
年龄越小的孩子近视,对眼睛影响越大:一般近视发展会持续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直到十七八岁趋于稳定,度数稳定。每年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度数增加50度,大部分在度左右。
举个例子:以每年增加75度近视为例,
一个小朋友6岁近视度,每年增加75度计算,直到16岁,近视度数约度[高度近视]。
一个小朋友10岁近视度,每年进展75度,到16岁,近视度数约度,处于中度近视范围内。
而且这还只是到16岁阶段,还有两年高中时间,所以,不同年龄段近视,到成年后度数差异很大。
对于小学阶段,需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
1:尽可能将孩子的近视年龄往后推移,哪怕近视延迟一年,也会降低许多近视。
做法:
可通过从小保持良好坐姿,做好一拳一尺一寸。
控制用眼时间,特别是电子产品以及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0分钟左右注意休息。
尽可能增加户外活动,放松眼睛。
定期复查,监测眼轴变化情况,如果变化太快根据医嘱是否需要其他方式干预。
2:近视以后及时干预控制,不能任其发展:
举个例子:8岁小朋友近视度,进行干预后每年近视度数增长在75度到度,到16岁,度数在度,但如果不进行干预控制,每年增加度数在到度,到16岁,度数达到重度近视状态,不仅影响视力眼健康,同时看不清楚使得学习成绩也下降。
怎么进行干预?
屈光矫正,分为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软镜,RGP等。
辅助控制方案:经过医生严格评估后联合使用部分药物,同时坐姿,用眼时间户外活动当然不能少。
要注意用眼姿势及环境,保持用眼时环境光照充足;保持正确的坐姿,书本和眼睛的距离在一尺以上;不要伏在桌上、躺在床上或在动荡不稳的车厢里看书;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学习。
对于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很可能并发眼底的损害,这些都需要医生通过全面的眼科检查来明确,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初高中阶段学生近视如何处理
初高中阶段,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身高迅速增加,眼轴也会增加比较快,度数增加也快,同时作业负担大,每天都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1:控制时间,每次40分钟休息分钟,尽可能保持坐姿,作业多,肯定要做,但期望能尽可能控制时间。
2:及时矫正,长期戴镜,如果是角膜塑形镜,同时由于学业繁忙,但仍需要注意卫生,保持良好卫生,减少眼部不适情况。
:定期每个月检查监测屈光度数,眼轴,斜视,视功能等情况,如果发现有视疲劳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干预训练,视疲劳会加重近视度数进展。
小学生注重在于生活习惯用眼习惯将近视年龄后推,初中生在于及时进行控制以及控制,及早干预!总的原则还是定期复查,及时干预,不管不顾最可怕,影响眼健康还降低成绩。